“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立秋后,为啥要少吃姜?懂得忌口更安康
立秋之后,就正式步入了秋季,那么在饮食上,我们也要记得调整一下,夏季的时候,人们提到最多的一种是我就是姜,而且有“夏天一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一个说法,意思就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要多吃姜,这样对身体会比较好,到了秋季的时候,人们则不能再去吃姜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于吃姜的一个认识
姜,它属于药食同源,不仅是很好的调味料,同时也是非常不错的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干姜具有辛温性质,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等功效。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孔子食姜的嗜好,认为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本草图经》则详细描述了生姜的生长环境、采摘方法和加工过程。可见姜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人发现其妙用,而要说吃姜的高手,那非孔子莫属了。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提到“不撤姜食,不多食”。可见在饮食上,孔子还是非常讲究的。姜作为一种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食材,它不仅用于去腥提鲜,还有解鱼虾蟹的寒性、驱寒、防晕车等多种用途。
而我们经常说夏吃一片姜,不劳郎中开药方,它其实就是在和我们表述,姜的一个药用价值。
老话也有:一年三季姜,百病一扫光。一年总共是四季,为啥说三季姜呢?那么啥季节不适合吃姜呢?它就是秋季。民间有俗语“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立秋后,为啥要少吃姜?我们不妨一起看看。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啥意思?
意思就是在一年四季当中,秋季的时候不能去吃姜,这个主要是从姜的一个属性来出发的,秋季的天气,它是比较干燥的,如果燥气比较的强烈,那么就容易伤肺气,而姜是属于辛辣的食物,它吃了容易伤肺气,会加剧人体的水分流失,同时还会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干燥。
也正是因为如此,秋季最好是少吃姜,或者是不吃姜,而且我们要知道,姜辣素在消化的时候,它是会刺激的肠胃的,甚至还会出现上火的一个情况。
那么除了秋季不吃姜之外,还有什么时候也要少吃姜呢?那就是晚上,在传统医学当中,还提到过“一日之内,夜不食姜”,也就是说一天之内,我们在食用生姜的时候,最好是早上,或者是中午的时候会比较的不错,如果是晚上的话,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休息。
因为生姜它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休息,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人体阳气需要潜藏,这样才有利于睡眠,如果吃生姜的话,就容易影响到自己的一个睡眠,导致第二天起来也没有精神。
当然,这里说的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也并不是说秋天到了,就一点姜都不能吃,在早上,或者是中午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少量的吃一些的,只是在吃的时候要注意一下,一些腐烂的生姜,以及本身就是内热的人,那么这个时候确实是不能去吃的,很容易引起祸端,导致不顺。
来源:小谈食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