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種動作 做不好傷關節

2018年02月20日 0:25 簡體 正體   評論»

過年期間,大家遊山玩水、鍛煉身體時,要注意保護好,特別是老人家,不要頻繁上下樓梯,爬山也要盡量避免。氣溫較低、衣物較多時,人的靈活度降低,老人尤其要注意防止跌倒和意外受傷。

新春期間,親朋好友相聚,各種外出活動也精彩紛呈。骨科專家提醒,年後急診收到的病例不少是由於劇烈運動造成的急性關節損傷,也有不注意搬重物時造成的扭傷。

不僅如此,生活中,、騎、穿高跟鞋、低頭玩等常見行為,其實也暗藏傷關節的“陷阱”。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院長李斯明針對不同日常行為分別給出了保護錦囊。

關節損傷不可逆三大關節最易傷

一般說的關節都是可動關節,對人體活動起重要作用,主要由關節囊、關節腔、關節面組成,有的關節結構更複雜。

關節面是兩端骨頭相碰的面,由軟骨覆蓋。軟骨上沒有神經、沒有血管,會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一旦磨損無法自我修復。只有磨光軟骨、露出軟骨下骨,人才會感到疼痛,嚴重者只能通過關節置換進行治療。

坐、蹲、站、行,都需要的配合,在人體關節中結構最複雜、活動量最大;肩關節的活動度是人體中最大的;而髖關節的承重也相當大。因此人體中,最常見的關節問題就是膝關節骨關節炎、、髖關節骨關節炎及股骨頭壞死。

日常七大活動都在傷關節

1.爬樓梯

關節軟骨損傷不可逆,李斯明建議45歲以上就要“省”著用關節,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爬山、少做蹲下站起的動作。“一雙腿站立時,兩膝關節各承擔上身重量的一半;單腿站立時膝關節會承擔上身重量的兩倍;上樓梯時壓力增加到三至四倍,下樓梯時更增加到五至七倍,爬山也同理。”所以上年紀後有條件最好住電梯樓。

膝關節痛患者可以佩戴護膝。但一些傳統的護膝僅包裹著膝蓋,只有保暖、防撞的作用,真正能保護膝關節的是“長護膝”,“既能夠包住小腿一部分,也能夠包住大腿一部分,像專業籃球運動員佩戴的那種。”

2.騎單車

要保護關節,平日也需要適當運動活絡身體,推薦游泳、散步。很多人以為騎單車不會傷關節。但李斯明提醒,騎行過程中要通過蹬腳踏克服前進中的阻力,膝關節經歷彎曲90°再伸直的過程,雖然承重小於爬樓梯,但同樣是在做抗阻運動,膝關節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膝關節處於慢性損傷狀態或已出現疼痛,就不建議通過騎單車鍛煉身體。

3.職業“滑鼠手”

我們手腕放在桌面上捉握滑鼠時,手會“背屈”,長期維持這個動作,容易引起腕管綜合征,常見癥狀是手部腫痛,進而壓迫腕管內正中神經,嚴重時手部麻痹甚至手指無法動彈。

長時間使用滑鼠的人士,每隔半小時或一個小時,一定要放下滑鼠,去活動一下關節。此外,每天回到家後,自己按摩一下手部的關節。如果發生了腕管綜合征,一定要及時去看醫生。

4.低頭族

“過去頸椎病是伏案工作者的職業病,上了年紀易得,現在幾乎是‘全人類病’,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會得。”李斯明說,如今不少人手機不離手,日子一久就“中招”了。此外,“低頭族”肩關節、指關節也會出現勞損。

無論看手機還是伏案工作,持續時間都不要太長,每一小時至少暫停休息一次,上下左右活動頸部,活動全身關節,讓繃緊的肌肉有放鬆的機會,減少勞損。如果出現眩暈、上肢麻痹等癥狀,說明頸椎勞損問題比較嚴重,要及時就醫。

5.穿高跟鞋

鞋跟適當有點高度有利於緩衝壓力。不過,如果是穿高跟鞋,對腳趾有壓迫作用,上身壓力通過各個關節傳遞,最後都集中在腳趾尖的位置,腳趾受壓很厲害,時間長了會出現“拇外翻”,即拇趾縮到其他四隻腳趾下面,嚴重的會引起皮膚潰瘍,處理起來很麻煩。穿高跟鞋時間長了,還可能讓正常足部變成

偶然穿高跟鞋問題不大,但是要注意避免扭傷踝關節。

6.搬重物

“一般人搬重物是俯身彎腰搬,我提倡先蹲下再直著腰搬。”李斯明用物理中的“槓桿原理”來解釋:人彎腰取物時,物體與人體腰骶部支點處產生了一定距離,物體重量不變,這個距離越大,腰骶部支點所受到的力矩越大,對於椎間盤的壓力越大,容易造成“閃到腰”。

然而,如果蹲下後再直著腰用腿部發力,腰骶部支點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大大縮減了,力矩大大減小,對腰椎間盤的損傷也最小。

7.“啪”手指

當人體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時,相關的肌肉、肌腱攣縮,關節偏僵硬,一旦將其伸直時,兩個關節面發生了碰撞,於是就發出聲音了。所以這種“啪啪”的聲音,其實是關節碰撞的聲音,雖然這麼做可能使人放鬆,但這種摩擦、磨損對於關節沒有好處。

來源: 廣州日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