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體檢為什麼發現時已是癌症晚期

2018年07月28日 23:15 簡體 正體   評論»

生活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年年體檢,卻突然被告知,因此,很多人就會質疑體檢的作用,甚至認為體檢完全沒用。還有些人身體不舒服,但又沒有具體病症,就想要去做個體檢。事實上,這些都是人們常見的認知誤區。

體檢是通過不同的生理指標來評價描述人體健康狀態,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定期健康管理。因此,體檢並不等同於看病,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應儘快去醫院做針對性的檢查,以便開展相應治療。而在體檢選擇中,常規體檢和專門的體檢也有所區別。常規體檢所關注的多為基礎病、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等,而防癌體檢則是在普通體檢的基礎上側重於癌症的早期篩查。如果只進行常規體檢,沒有選擇癌症篩查項目,就有可能出現“年年體檢卻出現癌症晚期”的情況。依據個人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既往史、家族史、健康危險因素以及經濟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體檢,早期篩查,才是防癌體檢的主旨。

有些人認為防癌體檢越貴越好,各種檢查項目輪番上陣,殊不知,這樣並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那麼,怎樣才能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防癌體檢呢?

首先,應該將常規體檢作為必選的基礎項目。以女性為例,大致包含體格檢查,如身高、體重、血壓、心率等,內外科檢查如直腸肛門指診、乳腺觸診、雙合診、頭頸耳鼻喉觸診等,實驗室檢查如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宮頸刮片等,輔助檢查如超聲、胸片、心電圖等。

其次,根據醫生的評估和建議,結合自身狀況選擇增加個性化項目,既往有病史及家族史的人群,應針對性地增加相應檢查。比如,有家族史的人群,應適當增加乳腺超聲、乳腺鉬靶、基因檢測等;職業疾病、特殊工種及既往有肺部疾病的人群,應考慮增加胸部低劑量CT等;既往有及前列腺病史的人群,應考慮增加腫瘤標記物等;有家族性腸息肉的人群,應考慮增加結直腸鏡等。除此之外,年齡、地域、不潔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等,亦需要納入個性化體檢選擇範圍。

需要強調的是,防癌體檢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一次體檢只能反映現階段的身體狀況。因此,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體檢機構,定期進行體檢,做好每次體檢結果的收集和保存,通過逐次比對體檢結果,構建良好的個人健康管理檔案,才是抵禦癌症的重要堡壘。

還有些人心存疑惑,既然查不出來,體檢不就沒有意義了?事實上,並不是一次體檢沒有發現問題,就一定不會出現癌症。目前的防癌體檢只能針對大多數常見的以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一些發病率較低、病情隱匿的惡性腫瘤,很難通過現有的體檢項目發現。比如發病率較低的肺泡癌,不一定能夠通過體檢篩查出來;早期病情隱匿,位置較深,也很難被發現。

體檢沒發現癌症是好事情,但從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腫瘤預防是一個分級體系,一級預防需要自身提高意識,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積極心態,二級預防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分級預防相互結合,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來源:光明日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