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發病風險降7成!第一名神經內科醫師教你預防「腦退化」

2019年01月05日 15:44 簡體 正體   評論»

攝影:張家毓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民國105年失智症人口已逾26萬人,大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5年至150年)”資料,加上失智症5歲盛行率推估:未來45年,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36人、每40分鐘增加1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長。

有一位醫生,卻讓許多病患和家屬,在失望低谷中看見一線希望。

他是陳右緯,現任壢新醫院“”主治,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陳右緯醫師獲得“內科”分享數好醫師的肯定,曾創下讓一位在3個月內急速失智的70歲老伯伯,手術後完全恢復記憶的驚人成績。

當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幾乎人人都可能面臨失智症問題,有什麼是民眾這端可以做的努力?關於“失智症”的大小問題,今天就請“專為老人創造幸福的”陳右緯醫師,來為大家解惑!

失智會遺傳嗎?

過去有流傳說失智症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人活不到那麼久,但現代人活比較久,所以才會發現有失智。失智到底會不會遺傳呢?

“這個流傳是有根據的!其實以前就有失智症出現,只是名稱不同,可能會稱他們叫‘老番顛、老頑固’。”陳右緯解釋,失智的病因以原發性來講,仍有某些基因較易造成失智癥狀。不過他表示,會造成失智的癥狀也跟後天環境、飲食有關,“雖然臨床上把失智區分成退化性跟血管性,但有一部份是混合型的,就是有退化性同時也有一些血管性的病因。”

且西方人比華人遺傳失智的比率更高,早期的研究顯示,台灣超過65歲國人失智之盛行率為1.7%至4.3%,但在2014年發表的研究發現,超過65歲失智之盛行率為8%,已接近歐美超過65歲失智之盛行率為5%至10%。[1][2][3]

長輩出現動作遲緩現象…如何判斷是失智症、還是其他疾病?

至於要如何判斷年長者動作遲緩,是因為失智還是有其他疾病?陳右緯舉例,“比如說病人動作比較緩慢的這個狀況下,可能要請病人腰椎去照一下X光,看是否有骨刺或腳周邊動脈循環不良、坐骨神經痛等癥狀,因為病人也有可能合併這些疾病。”

陳右緯認為,病人確實有可能有多重疾病,像、神經科或血管周邊等方面的疾病,這些都有可能造成病人行動較慢的現象;“但若病人有其他無法解釋的癥狀,比如說手抖、轉彎困難、面具臉,這些問題或整個姿態有駝背、彎腰、小碎步…這些癥狀的話,還是要請家屬帶來給醫師診治。”

他也提醒,若病患有多重的腦血管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心臟病、高血脂等這些狀況,及智能上也有減低的情形,就一定要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

如何防止腦袋退化?“銀杏”能改善失智?多吃這7大好食、多參與社交活動

除了醫療能協助的部份,陳右緯也認為,“失智症當然要從作息、飲食的部分做起,有研究報告顯示地中海飲食、維他命E的攝取,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生的機率。而其他避免血管性病變、避免腦部外傷的運動,也都能減緩失智的產生。”

關於“銀杏”是否能解決記憶力衰退問題?陳右緯特別提到,“銀杏對於失智症目前並沒有科學證實有療效!”他表示,若病患本身為原發性失智(即退化性失智),目前有健保給付藥物能延緩惡化,但無法完全恢復到原本的狀態,因為這是一個退化、老化的病程且會逐漸惡化,並不能靠吃銀杏來挽救。

【采地中海型飲食】

“台灣失智症協會”網站指出,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的,甚至是整體死亡率,同時發病的相對風險下降約7成。

建議:

(1)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維生素C、E及 B群)

(2)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少食用飽和性脂肪

(3)多攝取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之魚類)

(4)不建議喝酒;有飲酒習慣者可飲用適量葡萄酒,但切勿過量。

*目前不建議長時間、高劑量從飲食以外的來源進行補充維生素或深海魚油,以免過量而造成副作用。

【多運動】

每周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

建議:維持每周2~3次以上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他更強調,中年族、銀髮族都應多參與需運用較多腦部的社交活動、參與跟家人的互動、持續學習等,“這樣對保持腦部正常功能的運作,都是必要的!也藉由人際互動,得到更多關懷,我覺得這比3C產品更可以幫助到病人。”

失智症照護者,該如何調整心態?

而同時需要被關注、第一線的失智症照護者,如何在在身心壓力下調整心態、並獲得實際幫助?

“可藉由醫療、人為上來努力。”陳右緯提到兩個方面:一、醫療方面,建議家屬與醫生充分配合,適時調整病患藥物,讓病患的治療保持最佳狀態;二、人為方面,需透過實際時間的付出,像是晚上不睡覺的病患,可能是因白天睡過多導致晚上精神佳,這時就需要有人特別叮嚀、讓患者的作息時間正常。

陳右緯補充,“也可以透過政府的長照服務、日間照護中心等補助提供協助。目前一些日間照護中心也會委託醫院團隊,到照護中心做例行的檢查。”

若是碰到失智長者不願就醫,面對老人相當有經驗的陳右緯表示,“我們會跟家屬配合,像是病患若出現頭痛、頭暈的狀況,會請家屬跟病患說是來做健康檢查、來保健的,要找出頭痛的原因…他們通常比較能接受。”

失智症已是現代人不容忽視的隱形殺手,病患除了靠藥物控制外,現正逢春節期間,家屬也可多帶失智長輩外出走春踏青,透過情感交流,給他們更多鼓勵和溫暖,也減緩病情的惡化。

[1]台北榮總傅中玲教授及王署君教授在2006年台灣神經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所發表的研究綜合整理1987~1993年多位失智的流行病研究。

[2]研究期刊 Neurology, Br. J Psychiatry, Am J Geriatry Cogn Disorder, Dement Geniatr Cogn Discord

[3]恩主公醫院神經科主任孫瑜醫師等研究學者發表在PLoS One研究期刊上的“A nationwide survey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cluding very mild dementia, in Taiwan.

醫師簡介_陳右緯

經歷:台大醫學系、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美國麻州總醫院腦中風中心研究員

現職:壢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腦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老人失智症、、神經肌肉病變、偏頭痛

來源:良醫健康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