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七個癥狀可能是癌症先兆
癌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死因,在我國平均每天就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
癌症很難早期被發現,『一發現就是晚期』的案例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些癌症可能的『先兆』、『癥狀』和篩查辦法,希望大家提高防癌意識…
7個癥狀,可能是癌症先兆
患癌後由於腫瘤的生長會侵犯臨近組織,甚至會轉移至其他部位,身體會發出信號。
①消化系統腫瘤可能會表現為進食異物感或哽噎感,胃部不適,腹部疼痛,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
②乳腺腫瘤可能會表現乳腺腫塊,乳頭溢液。
③呼吸系統腫瘤可以表現為久治不愈的咳嗽,聲音嘶啞,痰中帶血。
④婦科腫瘤可能會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
⑤血液系統腫瘤可以表現為乏力,不明原因發熱。
⑥還可表現為不明原因消瘦:腫瘤細胞在增殖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就會導致體重下降。
⑦或表現為進行性增大的腫塊:身體任何部位,不管是頸部,腋下還是腹腔出現腫塊,尤其是進行性逐漸增大,要及時就醫。
注意:身體出現異常,不要恐慌自己得了腫瘤,自己嚇唬自己,先到正規醫院就診。
6大癌症,哪些人更容易得?
重視癌症光憑『癥狀』是不夠的,不少癌症患者出現明顯癥狀時可能已經是晚期了。
所以我們更需要做的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想做到這一點,生活上的預防,以及防癌體檢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些癌症的『高危人群』來說:1.肺癌的高危人群
年齡≥40歲,至少包含以下一項危險因素的人:
①吸煙≥20包/年,包括戒煙時間不超過15年者;
②被動吸煙者(長期遭受二手煙、三手煙暴露);
③相關高危職業者(長期石棉、鈾、氡等接觸的職業);
④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⑥長期烹飪接觸廚房油煙、燒煤取暖或居住室外大氣污染嚴重區域者。
篩查方法:高危人群可每年進行一次『胸部低劑量CT』檢查。
2.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2條及以上危險因素的人:
①未生育或初次生產年齡≥35歲者;
②月經初潮≤12歲或行經年限≥42年的婦女;
③一級親屬(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在50歲前患乳腺癌者;
④兩個以上一級或二級親屬(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在50歲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⑤曾有一側乳腺癌病史或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內乳頭狀瘤病者;
⑥胸部放射治療史(≥10年)者。
篩查方法:自檢與臨床體檢、乳腺超聲、X線鉬靶、乳腺磁共振(MRI)。
(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危險因素,篩查建議會不同,應由專業醫生指導。)
3.宮頸癌的高危人群
①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
②初次性生活<16歲或初次生產年齡較小、多孕多產的女性;
③感染高危型HPV病毒的人群;
④免疫力低下、有免疫缺陷的人群;
⑤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如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等)。
篩查方法:宮頸細胞學檢查、高危型HPV檢查。
(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危險因素,篩查建議會不同,應由專業醫生指導。)
4.胃癌的高危人群
包含以下任一項危險因素者,均是高危人群:
①60歲以上的人群;
②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患者;
③慢性胃潰瘍患者;
④胃息肉患者;
⑤胃粘膜巨大皺褶征患者;
⑥良性疾病術後殘胃(術後10年)或胃癌術後殘胃(術後6~12月);
⑦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⑧明確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⑨惡性貧血者。
篩查方法:胃鏡檢查
(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危險因素,建議篩查頻率會不同,應由專業醫生指導。)
5.肝癌的高危人群
包含以下任一項危險因素者,均是高危人群:
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②有肝癌家族史者;
③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④長期酗酒者;
⑤長期食用腌制、煙熏、霉變等食品者。
篩查方法:高危人群每6個月進行血清甲胎蛋白(AFP)+肝臟B超篩查。
6.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①40歲以上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形狀改變、性質改變及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②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家族史;
③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④結直腸癌手術後的人群;
⑤結直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
⑥有特定遺傳家族性腸病的人群。
篩查方法:大便隱血試驗(FOBT)、肛門指檢、腸鏡檢查
(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危險因素,篩查建議會不同,應由專業醫生指導。)
以上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幾類癌症的一些篩查建議。
總的來說,大部分的癌症某種程度上都可以歸為是一種『慢性病』,只要我們有良好的健康習慣,及時發現早期癌症的訊號,科學篩查,便可以有效挽救自己或家人的生命。
癌症雖然可怕,但我們不必陷入癌症的無限恐慌之中,再兇殘的『虎狼』也難以突破我們精心修築的『圍牆』!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