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時間智慧歷久彌新!人體五臟六腑的「值班表」你清楚嗎?(組圖)
中醫時間醫學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學說,是利用中醫學理論研究時間因素對人體影響的一門科學,闡述了機體生理、病理現象要遵從自然界節律的變化而變化,應選擇有利的時間進行疾病治療和預防。而子午流注學說被認為是中醫時間醫學的縮影,該學說認為每日十二時辰(每兩小時為一時辰)與人體十二條經脈息息相關,而經脈又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配,即每一個時辰均有五臟六腑在值班
我們把一晝夜劃分為二十四小時,每小時再分六十分鐘。古人不是這麼劃分,他們把一天劃分為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分管兩小時古代人們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以及經絡與十二時辰密切相關。根據五臟六腑的在一天一夜的十二時辰中,給五臟六腑排了一個值班表:其口訣為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
提示我們在養生、治療中參照這一生物鐘規律可事半功倍。
【解說】
子時:23:00~01:0000:00為正子時
丑時:01:00~03:0002:00為正丑時
寅時:03:00~05:0004:00為正卯時
卯時:05:00~07:0006:00為正卯時
辰時:07:00~09:0008:00為正辰時
巳時:09:00~11:0010:00為正巳時
午時:11:00~13:0012:00為正午時
未時:13:00~15:0014:00為正未時
申時:15:00~17:0016:00為正申時
酉時:17:00~19:0018:00為正酉時
戌時:19:00~21:0020:00為正戌時
亥時:21:00~23:0022:00為正亥時
卯時大腸值班
卯時在上午的5~7點,這個時間段是天地間陽氣、清氣生長的階段。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況可能稍有差別,我們這裡說的是四季通用養生法。
此時,大腸經「值班」,與人的大腸氣相應,大腸之經氣達一天之最旺,是排便的時候,慢性結腸炎的人此時服補腸胃的葯,效果最佳。
清晨披衣起床,叩齒300次,先活動活動胳膊腿,放鬆預熱下身體。然後把兩手搓熱,乾洗臉,先從鼻兩旁開始,接著按摩兩目幾遍。接著揉兩耳,揉得有點發熱為度。再以兩手抱後腦,手心掩耳,十指叩擊頭枕部24次,這叫「鳴天鼓」。
辰時胃值班
辰時(7~9點)是人體內胃經「值班」的時間,與人的胃氣相應,胃不好的人此時補胃效果最好。
胃不喜歡乾燥、煩躁,所以要經常保持濡潤狀態,此時可以喝點溫白開或清茶,適量吃早點,因為胃腑剛剛上班還沒有進入狀態,要緩緩養護。
此外,可以用手指代替梳子梳頭,古人說梳發百餘遍,可以醒腦明目,防止脫髮,這種梳頭法對頭部經絡有按摩保健作用。徐徐行走百步,邊走邊按摩腹部,以健脾胃。
巳時脾值班
巳時(9~11點)是脾經「值班」,脾喜歡乾燥清爽的環境。脾氣很清,往上升,這時可做些高雅、讓人心情舒暢的事情,比如讀經典、練書法、聽悠揚的音樂,或養養花種種菜,活動活動四肢。
脾主四肢,稍稍活動一下對養脾是有好處的。疲倦時,即靜坐養神,或叩齒咽津。因說話耗氣,宜「寡言語以養氣」。
午時心值班
11~13點是心經「值班」,心經氣血最旺,這時宜按摩心經的穴位。養心陰睡午覺效果最好。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飽,不宜太油膩。
未時小腸值班
13~15點是小腸經「值班」,中醫說的這個小腸可不是現代醫學的迴腸、空腸什麼的,中醫說的小腸是「泌別清濁」。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這個小腸會接受從胃傳來的食物,然後使之產生變化並排出去,這個變化的過程主要就是分別清濁。
小腸的任務很重,它要把水谷精微提煉出來運化到脾;要把清的水液過濾出來送給膀胱;要把糟粕的東西傳給大腸。因此工作環境要盡量保持清凈,不能上火,上火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出問題,大便會熱乎乎的,小便也會火辣辣的,脾氣還會不好;或者它乾脆不好好工作了,不把清的水分送給膀胱,大便就會稀薄,小便就會少,精微物質也不送給脾,人的精氣神就會差。
此時吃一些助消化的葯或食物,能促進小腸對營養的吸收。靜坐養氣會有好處,適當喝點水,練練養小腸經的導引也不錯。
申時膀胱值班
15~17點是膀胱經「值班」,與膀胱氣相應,這時可多飲水,以利於清洗膀胱,或通過運動促進膀胱清洗人體代謝的廢水。
這時可以讀書、寫作、練字作畫、撫琴吟詩、瀏覽報刊,或去田間小勞。
酉時腎值班
17~19點是腎「值班」,與腎氣相應,腎虛的人,尤其是腎陰虛的人,此時服養滋陰補腎藥效果會比較好。到酉時,天地自然之氣開始閉藏,陽氣收斂於內,對應的臟腑是腎,人這個時候可以「無擾筋骨」,不要動得太厲害了,節奏最好慢下來。
戌時心包值班
19~21點是心包經「值班」,心包這個臟腑很不容易,它包圍在心的外面,功能是代心受邪,幫心臟擋災,是心的貼身保鏢。保鏢也要養好了才能更好地護衛心臟,養心包與養心方法基本一致。這個也不難理解,大家可以想想,主人應酬活動少了,保鏢自然就清閑,可以靜下來練練功,鍛煉身體。所以養心包可以練靜功,然後安眠。
亥、子時膽腑與三焦值班
21~23點是三焦經「值班」,與三焦相應,身體上下臟氣不調的人此時可服用調理五臟六腑的葯,效果會比其他時辰好。
23~次日凌晨1點是膽經「值班」,此時是經絡「合陰」時期,應睡覺以護膽氣,即所謂的睡「子午覺」。
丑、寅時肝肺值班
凌晨1~3點是肝經「值班」,與人的肝氣相應,此時絕不可飲酒,以免損傷肝氣,且要安睡,以利於肝臟解毒。
3~5點是肺經「值班」,與人的肺氣相應,血壓高的人此時血壓會有波動,要寧心調息。習慣晨練的人,可開窗或早起做深呼吸以強肺。
中醫時間醫學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冠心病:
冠心病發病具有一定晝夜節律,高峰多在6:00~12:00,17:00~24:00。
腦出血:
腦出血患者在冬季9:00~11:00(巳時)、17:00~19:00(酉時)發病率最高,遵循《內徑》「秋冬養陰」的理論,腦出血患者冬季注意養陰保陰、保暖、改善患者陰虧的內環境。
發熱:
傷於寒者所致發熱及寒濕痹痛之發熱多為夜重晝輕;痰氣鬱結證發作常於午時(11:00~13:00),而退於子時(23:00~1:00);陰虛發熱多見午後起熱,延續至夜。肺熱者,日夕尤甚;心熱者,日中尤甚;脾熱者,遇夜尤甚;肝熱者,寅卯間(3:00~7:00)尤甚。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伴有「夕加、夜甚」的發作特點,給葯時間可調整為睡前服用。
失眠:
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寒暑更替組成了一年365天,人體的養生睡眠與自然界相應,也有4個時段組成——亥時、子時、丑時、寅時,這4個時辰對應著四季輪轉,必須睡好養生覺。
(1)子夜(23:00~1:00)醒後即不能復睡,為少陽升發與樞轉失常、陰陽失調,可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樞機、糾正陰陽失調。
(2)凌晨1:00以後不能安睡至4:00左右緩解,若發病時間與脈象、癥狀合斟,確屬肝膽者,可用鎮肝舒膽之劑。
(3)凌晨3:00~4:00即醒,多為肝血虛者在寅時因金氣盛故能乘木而發病,可用酸棗仁湯加減治療。
綜上,因時施治可能對疾病治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時間醫學不是疾病發病發展過程中的唯一因素,故在臨床施治時切不可盲目。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康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