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四個「習慣」,可能比酒精更傷胃,抓緊改還趕趟兒
大家都知道,經常喝酒的人,胃往往都不是太好,這是因為酒精會對我們的胃造成極大的傷害,會導致各種胃部疾病的發生。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平時吃飯時的四個「習慣」,可能會比酒精更傷胃,更容易引起胃部不適,如果抓緊時間改正的話還來得及。接下來就趕快來了解一下吧!
1、吃飯速度太快
有不少人,因為趕時間,或是習慣使然,吃飯時速度總是非常快,別人連一半都沒吃完,他可能已經都吃完了。而吃飯速度太快的話,對胃的傷害很大。
這是因為,吃飯太快,食物往往都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就被咽下。食物到達胃部後,就會由胃來進行消化吸收,而沒有經過充分咀嚼的食物,胃消化起來就會更加吃力,需要分泌更多的胃酸,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或腹痛的問題。
2、喜歡吃刺激性的食物
很多喜歡追求美味的人,經常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要麼是無辣不歡,要麼是喜歡吃冰的冷的。這些刺激性強的食物,都會傷害到我們的胃。
不管是辣的還是冰的,都會直接與胃黏膜接觸,從而刺激到胃黏膜,使其發生損傷。而過於辛辣的食物,還會對胃黏膜的癒合產生不利影響,從而使胃部一些不適癥狀加重。如果經常吃刺激性食物,很容易得胃病。
3、過飢過飽
不按時吃飯,這可能是現代人的通病,特別是對一些上班族,一旦加班工作,更是不能準時吃上飯。這就會導致過度飢餓,而等吃飯時,又會一下子吃太多,讓自己吃撐。過飢過飽,對胃的傷害都是一樣大。
我們的腸胃,有自己的運動規律,當腹部空虛需要進食卻不能準時攝入食物的話,會產生「飢餓收縮」。「飢餓收縮」超過半個小時以上,反而會感到不餓了,這就是俗稱的「餓過頭」。假如經常這樣,會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引起胃病。
同樣,吃得過飽也是不對的。因為胃是有一定容量的,如果超過胃容量,會影響胃部的收縮消化,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痛。
4、飯後馬上運動
剛吃過飯後,如果馬上運動,或者是馬上進行腦力工作,都對胃有非常大的傷害。這是因為,飯後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幫助消化器官工作,大腦就會相對缺血,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吃飽後就犯困。
如果此時馬上就去運動,甚至劇烈運動,對胃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可能引起胃下垂、胃痛、急性闌尾炎等嚴重後果。
而飯後立即用腦也是不好的,由於大腦缺血,極易導致精神緊和記憶力下降的問題,影響工作效率不說,還會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
所以,一般來說,飯後建議先靜坐半小時左右再去活動或是工作,而且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可以看看書,散散步。
看完了以上的內容,來看看這4個傷胃的習慣自己有沒有吧。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儘快改掉,以免對胃部造成持續性的傷害。
如果擔心自己一時改不掉的話,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飯,約定吃飯的時候互相監督,一起改掉這些壞習慣,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