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新冠病毒輕度感染可導致大腦容積縮小

2022年03月16日 7:08 簡體 正體   評論»

即使輕度感染也會傷害!《自然》最新發布的一項調查表明,輕症新冠患者也出現了大腦損害和腦容積的現象。

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臨床神經科學系Gwenaë lle Douaud教授介紹,多項證據表明可導致大腦相關的異常癥狀。多達30%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戰勝感染後,會出現長期困擾癥狀,包括疲勞、、呼吸急促、嗅覺和味覺遲鈍,以及被稱為「腦霧」的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

但是,以往研究並未標明輕症感染的影響。目前,Omicron毒力降低及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普及讓重症感染風險下降,輕症感染還有危險嗎?

本項研究選取了英國生物庫785名51歲以上參與者,其中401名感染者,96%為輕症,384名陰性者,研究人員對他們相隔141天做了兩次大腦掃描。感染者大腦掃描結果出現了明顯的三種變化,包括:1.眶額皮質和海馬旁回的灰質厚度和組織對比度減少;2.初級嗅覺皮質功能性連接的區域的組織損傷標記物變化;3.大腦縮小,相當於減少了0.2%—2%的腦組織。

另外,感染者處理複雜的腦力任務能力下降更多,年齡越大,衰退越明顯,70歲以上感染人群平均下降幅度為30%。

在排除15名住院重症患者數據後,這種大腦成像和認知功能的對比仍然存在。

自新冠肺炎出現以來,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新冠,輕症感染為什麼可以造成器官傷害,這些問題還未查出原因。有些研究認為,問題可能源於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誘發體內廣泛的炎症反應損害器官,但沒有證據。Douaud說,本項研究尚不能將感染與大腦退化建立直接聯繫,但可以從大腦狀態的前後對比得出一定的研究結論。

研究發現的嗅覺皮質功能區域損害,為新冠肺炎導致的嗅覺減退提供了依據,這二者存在關聯,但還不能確定受試者是否真的喪失了嗅覺。感染可導致大腦容積減少,但變化很小不等於大腦退化,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影響可能會消失,需一兩年後對這些參與者做再一次腦掃描以及認知評估。

另外,這項研究的參與者感染時間較早,多為原始株或Alpha感染,而不是當前最常見的Delta及Omicron,這兩種病毒對大腦的影響還需後續研究證明;他們感染時多未接種疫苗【相關閱讀:專家爆驚人內幕:接種疫苗,你有更大的可能會死於病毒】,而英國衛生安全局稱較未接種疫苗者感染出現後遺症的風險低一半。因此,疫苗對感染者大腦後遺症的預防作用也有待觀察。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搜狐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