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來臨,小便先知?提醒:小便出現4種異常,腎臟可能受損了
王先生之前就被檢查出尿蛋白(++),但當時只是簡單的服用一些藥物,因為身體並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加上正值事業上升期,忙於工作的王先生並沒有特別在意。
近段時間,王先生總是感覺身體十分疲憊,食慾越來越差,身體略顯浮腫,甚至影響到了工作效率,王先生只得請假去醫院檢查。
經過檢查後,測量的血壓值175/105mmHg,提示高血壓。
而後尿液常規中尿蛋白已從原來的(++)變成了(+++),血肌酐也達到了320umol/L(正常範圍是30~110umol/L),醫生查看和分析王先生的檢查結果後,最後確診他為慢性腎衰竭。
王先生一開始尿蛋白(++),身體無癥狀,究竟是如何發展到慢性腎衰竭的?
一、從腎損傷到尿毒症,到底有多遠?
腎臟是我們體內十分重要的一個排毒器官,具有內分泌功能,所分泌的腎素、前列腺素及易促紅細胞生成素、激肽等都十分重要。
腎臟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如果不注意保養的話,健康的腎臟也會一步一步走到尿毒症的階段。
第一階段:腎病
常見的高血壓、高血糖,以及腎小球腎炎等疾病或者長期用藥,都可能損傷腎臟健康並引起腎病。
第二階段:代謝異常
腎臟功能受損意味著代謝廢物和水電平衡的功能會遭到破壞,致使我們體內的排毒功能減弱,使得毒素堆積在體內無法及時的排出。
第三階段:腎功能不全
腎病不斷發展下去,會進一步損傷腎小球,毒素不斷堆積後,腎臟各方面的功能也會出現異常,此時也會出現四肢無力,以及代謝功能障礙等表現。
第四階段:腎衰竭
進入腎衰竭階段,意味著腎臟的損傷程度已經很嚴重了,通常會有夜尿增多、疲倦無力、全身浮腫等表現,體內的酸鹼平衡,也會因為腎衰竭而受到影響。
第五階段:尿毒症
腎衰竭會進一步發展到尿毒症階段,此時腎臟中的組織損傷範圍已經超過95%,可以說腎功能已經基本消失,除了全身浮腫以外,還會有噁心嘔吐、高血壓等表現。
二、腎衰來臨前,是有「預警」的
腎衰竭就是腎功能枯竭、腎功能完全喪失,但是我們的腎臟是「潛力股」,只有當腎組織病變範圍超過50%時,才會有異常表現。
而臨床上根據腎衰竭的病程長短,將其分為慢性腎衰竭與急性腎衰竭。
其中急性腎衰竭是指患者腎功能在短時間內進行性下降,也就是臨床上,臨床血清肌酐水平出現進行性升高的情況,多與休克、嚴重感染、中毒、藥物感染或尿路梗阻等有關係,一般治療原發病或者對症治療即可逆轉和治癒。
如果急性腎衰竭治療不及時,很容易發展為慢性腎衰竭,此時腎臟基本硬化萎縮,也就是所謂的尿毒症,基本無法逆轉。只能通過血液透析、換腎、腹膜透析等手段,代替失去腎功能的腎臟工作,並且這種治療是終身的。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小便情況,發現這些異常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儘早治療:1、出現泡沫尿
尿液中出現很多泡沫,臨床上稱蛋白尿。通常情況下尿得太急、喝水不足、排汗過多、腎臟受損等,都可能導致蛋白尿的出現。
2、尿量變化
一般正常情況下,正常人每日的尿量在1000至2000毫升左右,如果每天的尿量少於平日里的四分之一,這表示少尿,需警惕腎衰竭。
另外,夜尿頻繁即夜尿次數超過兩次,提示可能存在腎功能不全的問題。
3、尿液顏色變化
尿液呈濃茶樣的棕褐色,警惕急性腎衰竭的可能性;
尿液醬油色提示可能存在血紅蛋白尿、腎衰竭等問題,一般好發於急性血管內溶血病人;
除此之外,腎衰竭的常見癥狀還有噁心嘔吐、腹瀉、食慾差、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統癥狀,以及呼吸困難、咳嗽或胸疼等呼吸系統癥狀。
三、7種行為很傷腎,一定要少做
腎臟是個沒有痛覺神經的不會「喊痛」的「沉默」器官,而且生活中有幾種行為就是在傷害腎臟的健康,我們一定要少做或者不做!
1、憋尿
尿液長時間停留在膀胱內會繁殖細菌,這些細菌也會逆行去往腎臟並導致尿路感染、腎炎等疾病。
2、喝水少
喝水少了,就會引起泌尿系統炎症,無法排出的廢物也會進一步引發腎結石以及腎盂腎炎等腎病。
3、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飲料會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風、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疾病風險,危害腎臟健康。
4、口味太重
食物過咸會升高人體血壓,同樣損傷腎臟健康。
5、亂吃藥
很多藥物都有腎毒性,有資料顯示,20%的成人急性腎衰竭與藥物有關係。
6、吸煙
香煙具有腎毒性,影響腎臟組織學結構以及血流動力,增加蛋白尿的排泄,進一步損害腎功能。
7、熬夜
熬夜降低人體抵抗力,並且也會增加慢性腎病的發病率。有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的人患上慢性腎病的概率是不熬夜的人的兩倍。
健康腎臟並非一日就能發展成尿毒症,而我們也需要在腎臟損傷還沒有那麼嚴重的時候,及時發現與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建議高危人群定期做尿常規、血常規以及B超等檢查。
日常生活中的壞習慣都會損傷腎臟的健康,平日里要注意觀察自身健康情況,特別是出現尿蛋白、血尿等排尿異常的情況,要及時的檢查情況,避免錯過發現疾病的機會!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