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抽煙越多,或不易患肺癌?煙能放心吸嗎?真相來了
生活中,總是有聲音說:有人抽了一輩子的煙,也沒有得肺癌啊?抽煙抽的越多,身體就會自動習慣,根本沒有那麼多危害,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有項研究則可能能解答,為什麼有人一輩子都吸煙,卻沒有患肺癌的問題。
一、研究:抽煙越多,可能反而不易患肺癌?
按道理來說,抽的煙越多,暴露在其致癌物的時間也越長,患肺癌的風險越大。
但近日,美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通過比較不同年齡的不吸煙人群和吸煙人群的近端支氣管基底細胞的突變情況發現:吸煙量最大的人,體細胞突變的數量不一定是最多的。
由於衰老和吸煙都會導致人體內細胞突變的積累,於是這項研究為了區分這兩種因素對細胞突變的影響,最終選擇了14名年齡在11~86歲之間的不吸煙者,以及19名年齡在44~81歲的吸煙者作為實驗對象。
研究者針對性的研究吸煙量與細胞突變的關係,結果發現體細胞突變並不會隨著吸煙量的增加而一直上升,主要以「23包年」作為一個拐點。在吸煙包·年數達到23之後,體細胞突變數量停止上升,趨向於平穩甚至下滑。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研究人員提出了兩點可能原因:
1)對於DNA損傷,重度吸煙者的修復能力可能更強;
2)重度吸煙者代謝掉香煙中的有害物質速度可能更快,所以降低患癌的風險。
二、另外,尼古丁原來不致癌
要說上述研究突破常識的話,尼古丁不致癌也打破了大眾的認知。
尼古丁作為香煙裡面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種生物鹼。一直以來,很多人的意識裡面,都覺得尼古丁是一種致癌物。
事實上,權威報告數據包括2014年美國的《衛生總監報告》和美國FDA都指出尼古丁與癌症並無直接因果關係,並且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四類致癌物中也不存在尼古丁。
其實,尼古丁主要危害的是它的成癮性,其成癮程度與可卡因極為相似,並且比酒精大6-8倍。
人的大腦中存在尼古丁的受體,吸煙時吸入的尼古丁進入大腦和尼古丁受體特異性結合,繼而大腦短期內大量釋放多巴胺,這種多巴胺會讓人產生愉悅和滿足感。
由於尼古丁在體內很快就會被清除,因此一旦不吸煙體內的多巴胺水平就會降低,這時候人就會變得煩躁不安,為了維持大腦尼古丁水平,吸煙者就想吸完一根又吸一根。
三、那吸煙有害健康是錯的?這煙是抽還是不抽?
有人可能從第一、第二點後認為,可以放心吸煙了,或者吸煙也沒多大危害,這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項研究並不是說吸煙越多,患癌風險越低。因為相對於不吸煙的人來說,所有的吸煙者體細胞突變的數目都是更多的,因而罹患肺癌的風險也會更大。
另外,誰也不能確保自己就是「DNA損傷的超強修復者」,或者「香煙致癌物解毒能手」,吸煙都是有風險的,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吸煙。
而且吸煙危害健康的證據已經是確鑿的。哪怕尼古丁不致癌,但煙草裡面的主要致癌物是亞甲基亞硝胺,而尼古丁的代謝物可替寧在尿液中的濃度與亞甲基亞硝胺有相關性。
也就是說尼古丁讓人上癮並使人吸煙量變大,這樣也不可避免的攝入更多的亞甲基亞硝胺、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
目前已證實與吸煙有因果聯繫的腫瘤包括:肺癌、口腔癌、咽癌、胃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喉癌、食管癌、胰腺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看一組數據:《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顯示,2018年我國15歲以上人群的吸煙率為26.6%,每年100多萬人因煙草而失去生命,如果不儘快採取有效的戒煙行動,預計到2030年,每年因煙草死亡的人數將增加到200萬人,到2050甚至會增至300萬人。
所以,你還想抽煙嗎?
「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語到處可見,但仍然有很多人加入了「吸煙大軍」。吸煙不單單傷害自身健康,同時產生的二手煙也會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所以,請戒煙吧!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