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人體存活二三十年?這種舌尖上的美味,每天有不少人以身試險
對於生食,大家往往都會聯想到與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
但實際上,生食來源於中國,比不上現代人對食品安全憂慮重重,古人吃起魚生來,那簡直就是一個放縱。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而這裡的「膾」指的就是生魚片,早在東周青銅器上就標註著「食膾」的記載,而在《詩經·小雅》所提到的「炰鱉膾鯉」指的就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
但問題是,放在現代健康觀念來看,生食肉片還真不是一個很值得提倡的事。
由於肉類與海鮮類食物,在進行生產、儲存、加工以及運輸過程中,往往就容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污染。
比如生雞蛋可能會遭受沙門氏菌污染,生蚝等貝類食物可能存在創傷弧菌感染,而生牛肉則可能會被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
而這類食物,無論是冷凍、辣醬、腌制、芥末、酒精等方式,都未能將這些細菌完全消滅,唯有經過充分加熱、高溫烹飪後才可以。
除了細菌污染外,生食肉類、魚蝦還可能存在寄生蟲感染。
比如牛肉會存在牛帶絛蟲、河魚生魚片可能存在肝吸蟲,而肝吸蟲進入人體後存活長達二三十年。
即便是海魚做的生魚片,尤其是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海鱸魚、鱈魚、帶魚、海鰻、石斑魚、鯡魚、真鯛等這類經常做刺身或者壽司,都可能攜帶異尖線蟲等寄生蟲。
不僅僅是動物,寄生蟲還可能會通過植物感染人類。
比如荸薺、大菱角、水紅菱角、茭白和蓮藕可能會存在布氏薑片吸蟲,因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建議大家直接生啃菱角、荸薺等。
吃完生食後出現這些情況,可能警惕寄生蟲感染?
第一,腹腔出現痛感
當身體出現寄生蟲時,腸道的消化吸收就會出現毛病,或是腸道出現損傷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下腹疼痛的狀況,還會伴隨著拉肚子、肚子脹的狀況。
假如察覺自己有此狀況,就不必粗心大意了,大多數是身體有寄生蟲了,應趕快尋找處理的對策,才可以降低寄生蟲給身體產生的傷害。
第二,肛門口出現發癢感
出現肛門口瘙癢,不單僅僅是清潔衛生沒搞好。也有可能是出現了寄生蟲。
身體寄生蟲假如比較多,就會在肛門口處不斷進行活動,部分的肌膚也就會遭受刺激,也就是出現發癢的感覺。
第三,體重下降
體重出現降低的情況下,很多人還會很高興,以為是自己減肥成功了。
如果是不知名的體重下降,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身體感染了寄生蟲,進而危害到腸道和身心健康,讓腸道出現了損害,身體消化吸收營養元素的工作能力就會降低,漸漸地的身體營養成分就會非常容易填補不充裕,體重當然也就會有降低的狀況。
生食,還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要知道,能夠通過食物來傳播病毒有很多,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這三種—-腸胃炎型病毒、肝炎型病毒以及其他疾病型病毒。
最典型就是甲肝病毒,上世紀80年代,上海就曾因食用未煮熟的「毛蚶」而造成甲肝流行。
因此,在吃海鮮時若加熱不徹底或者生吃遭受污染的海鮮,就有可能存在甲肝感染的風險,只有將食物充分加熱,甲肝病毒才能全部殺死。
至於吃貨們追求的「海鮮姿造」(就是保留海鮮最鮮嫩的吃法,炸不如炒,炒不如蒸,蒸不如涮,涮不如生),也同樣存在病毒傳播風險。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