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糖尿病的導火索?提醒:主要「元兇」或有4個,值得關注
65歲的陳叔,早在15年前就確診了糖尿病。這些年來,陳叔的血糖一直都是忽高忽低的,病情控制得不是很好。雖然陳叔在患病後就已經把煙酒都戒掉了,但他一直捨棄不下自己最愛的零食—花生。平時在家沒事,陳叔就會嗑點花生,但礙於病情,他也不敢多吃。
上周,家裡來客人了。晚飯後,陳叔與朋友一邊聊天,一邊嗑花生。可能聊得比較開心,送客的時候才發現滿地都是花生殼。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才吃完早飯沒多久,陳叔突然倒地不起,家人立即將他送往醫院。
到醫院時,陳叔已經昏迷,而且出現了脫水的癥狀,醫生初步診斷為糖尿病酮尿酸中毒。由於病情危急,陳叔被送進了ICU病房搶救。
醫生表示,糖尿病酮尿酸中毒是一種可以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而陳叔一次性吃太多花生,加上沒有按時服用降糖葯,造成血糖飆升,誘發糖尿病通尿酸中毒而昏迷。
一、什麼是糖尿病?
第六次針對糖尿病的大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的糖尿病患者總人數約為1.298億,位居全球第一。但在以前,這是一個幾乎不存在的疾病。1980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評估的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僅0.67%。
糖尿病是指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量無法滿足人體正常代謝的需求,或者體內所產生的胰島素無法有效地被利用。
糖尿病可以細分成4大類。
1型糖尿病:胰島素出現絕對缺乏的情況;
2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有缺陷和抵抗,造成進行性分泌不足的情況;
妊娠糖尿病:在妊娠期間發生的各種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
其他糖尿病:因其他系統疾病導致的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從發病到確診,通常要經歷3個階段:階段1:患者在生理上出現了糖尿病相關的病理改變,但是此時患者的糖耐仍處於正常的狀態。
階段2: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患者開始出現糖尿病前期病症,包括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受損,這是一個處於正常葡萄糖穩定的狀態與糖尿病高血糖之間的中間狀態。
階段3:最終確診糖尿病,在早期,患者在臨床上通常不會有明顯的不適癥狀和表現。大部分患者是在體檢或者做血糖化驗等時候才發現自己患病的。等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的典型癥狀或其他明顯癥狀時,病情往往已經是很嚴重。
二、花生是糖尿病的「導火索」?
案例中陳叔的死因跟他平時愛吃花生脫不了關係。花生真的會誘發或加重糖尿病嗎?糖尿病患者日常能不能吃花生呢?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花生,而是不能多吃花生。
一把花生,大約15-20粒,已經有90大卡左右,等同於兩碗米飯的熱量。除了熱量高,花生的脂肪含量也很高,超過了50%。如果沒有節制地大量吃花生,其實就跟直接喝油沒什麼差別,都會造成熱量和脂肪攝入過量。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糖、脂代謝紊亂的問題,一旦大量攝入脂肪類食物,很容易會誘發酮症酸中毒、血脂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等併發症。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的於康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天吃花生的總量不宜超過20克,一天最多吃30粒左右。而且千萬不要吃油炸花生,可以生吃或水煮。
自2007年以來,我國曾在全國範圍內做了4次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4次調查結果都進一步地證明,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4個:肥胖、年齡、高血壓/高血脂和家族史。
肥胖問題一直是突出的健康問題,那體重高到多少,就值得警惕了呢?
2021年7月17日,《柳葉刀》發表了一項研究,匯總來自57個中低收入國家的58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關於人群BMI和糖尿病生物標誌物的調查數據,共涉及685616名2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
研究發現,當BMI為23 kg/m²或更高時,男性的糖尿病風險增加了43%,女性則增加了41%。而且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體重偏重(BMI在25-29.9之間)的男性糖尿病風險增加可高達90%,女性則增加53%。
按照WHO的建議,40歲以上並且BMI≥25的人群,即使沒有糖尿病癥狀,也應2型糖尿病的篩查。在亞洲地區,男性BMI≥23.8,女性BMI≥23.9,就需要進行糖尿病篩查。與此同時,糖尿病篩查的年齡閾值也應放寬到40歲以下。
三、若想升糖慢,6種吃飯習慣要掌握
想要血糖變得穩定,飯後血糖不要升得那麼快,就要從正確吃飯開始。掌握以下6個吃飯習慣,能幫助你更好地維持血糖穩定。
1、關注食物升糖指數、食物加工方法
食物升糖指數(GI值)對糖友而言都不陌生,常見的低升糖指數食物有糙米、黑米、玉米、魔芋、脫脂/低脂奶、蘋果、橙、雪梨、奇異果、黃豆、綠豆等。
此外,也要注意食物加工方法、時間和溫度對食物升糖指數的影響。一般來說,食物切得越細碎、煮的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升糖指數就越高。
2、注意食物搭配
每餐飯除了要包括主食、蔬菜和葷菜外,還要合理搭配高升糖指數食物(GI值≥70)和低升糖指數(GI值≤55)食物,從而使整體食物的升糖指數維持在一個中等的水平。
3、飲食多樣化
不要只吃單一的食物,建議每日膳食中,全穀物食品要吃3種以上,主食要與粗細糧搭配並經常更換種類,也可以加入豆類、蔬菜等,讓營養更加豐富和全面。
4、主食放涼後再吃
米飯、麵條、饅頭和薯類等主食,放涼後再吃可以增加抗性澱粉的含量,有助於減慢消化、避免飯後血糖升得太快。
5、吃飯順序有講究
進食的順序會影響血糖上升的速度。建議糖尿病患者要先吃蔬菜,然後吃肉類,最後再吃主食。
6、細嚼慢咽
吃飯太快、暴飲暴食、邊做事邊吃飯等吃放方式,都容易出現過分飽食,不利於血糖控制。建議吃飯時要細嚼慢咽,最好每口都咀嚼40次左右,每餐飯的時間以30分鐘為宜。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就要特別注意飲食,三餐要定時定量,營養要均衡,口味要清淡,少吃高糖、高油、高鹽和精製食物,盡量避免煙酒。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體重的控制,規律的運動,以及配合藥物治療。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