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老年人有什麼忌諱?「慢一點」的老年人,更容易長壽?
這兩天天氣不錯,小區中央的健身廣場聚集了不少大爺大媽,他們穿著厚厚的棉襖,隨意地坐在花壇上聊天。
「今天怎麼沒去溜達溜達?」
「天太冷了不去了,等暖和了再去,天一冷腿腳就發僵,要是不注意跌倒,那就嚴重咯。」
「是呀是呀,昨天7號樓一個老太就摔倒了,我親眼看到她被120拉走了,這一摔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恢復。」
「是啊,所以像咱們這樣就挺好,安全第一。」
老年人到了冬天有4個「忌諱」,但願你一個都沒犯
其一:不要摔倒
天氣寒冷,手腳就像冰棍,身體都好像不是自己的,走路、上下樓梯非常僵硬,如果地上還有積水或冰雪,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而老年人關節穩定差,骨質脆,一旦摔倒就很嚴重,有可能要在床上躺好幾個月。
而在床上靜養的這段時間,骨量加速流失,還會有肺栓塞、抑鬱、皮膚感染等風險。所以,老年人到冬天一定要預防摔倒,就算摔倒了也要盡量降低傷害。
如何預防?推薦兩個動作,一個是臀橋,一個是靠牆靜蹲,這兩個動作能鍛煉下肢和臀部肌肉,增加關節穩定性。每天練上5-10分鐘,有助於預防跌倒。
眼觀六路,轉角、有結冰、積水、台階的地方容易跌倒,眼睛要注意觀察,盡量走平路和人行道。不要一邊打電話一邊行走,和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防止被碰撞。在家裡也有可能摔倒,要適當鋪設防滑墊,穿防滑的鞋子,不要腳踩寬鬆的拖鞋到處行走。
其二:不要獨居
這個季節讓人倍感傷害,老人身邊不能沒有人照顧,他們很容易受餓、受寒,居住環境也不達標,身體的寒冷加上內心的凄苦,老年的人情緒也會受到影響,覺得自己孤苦無依。
另外,老年人身上很多疾病容易在冬天複發,他們無法很好地照顧自己,最好把老人接到身邊居住,或者給老人找一個護工,以便保證老人吃飽穿暖有人說話,遇到突髮狀況也能有人在旁邊搭把手求救。
其三:不要受凍
老年人的衣服要保暖,他們的身體產熱能力比較差,免疫力弱,容易著涼,一旦身體溫度下降了,就容易出現關節炎、呼吸道疾病,有的老人還有糖尿病、高血脂,血管狀態比較差,皮膚容易裂口子,經常被冷風吹容易得凍瘡,嚴重的還會誘發心梗。
老年人要重點保護頭、頸、腳三個地方,有的老人身上穿著棉衣,但是頭上什麼都沒有,就這樣任由冷水吹。其實頭部是散熱比較快的部位,頭髮保暖效果差,而且頭部血管和神經比較多,若是著了冷風,容易頭疼、耳鳴,誘發腦梗,所以最好戴個帽子,或者外出時穿連帽衫。
其四:不要長時間卧床
天太冷了,很多老人乾脆不出門了,家裡有暖氣就天天坐在床上,只有吃飯、上廁所才下床。這樣看起來不受凍,但是也會給身體帶來風險。
老年人血液黏稠,要經常運動保持血管通暢,而久卧會讓血液流動變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又會帶來肺栓塞、下肢栓塞的風險。躺久了還會腿麻,影響氣血運行,對骨骼健康也有不利影響,經常活動刺激才能疏通經絡改善關節健康。
除了中午午休和晚上睡覺,其他時間不要卧床,累了可以在躺椅或沙發上休息一會,在室內也能做簡單的健身活動,例如踮腳尖、拉彈力帶、做米字操等等。
慢一點,老年人更安全
改掉暴脾氣,情緒慢點上來
活了一大把歲數,脾氣要更好地控制,不要輕易為小事生氣動怒,有什麼事交給別人煩惱,你的反應越大,失去的東西越多,當你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時,反而一身輕鬆,心態好的老年人,更容易長壽。
改為運動速度慢一點的運動
不宜進行冬泳、快跑、馬拉松、登山等劇烈運動,要放慢節奏,例如散步、騎車等,稍微活動四肢關節和肌肉即可,若是運動到滿身大汗,再被冷風一吹就容易生病了。運動時容易抽筋、跌倒,要適當熱身,把關節和手腳搓一搓。
咀嚼速度慢一點,別心急
冬季人們經常吃火鍋、羊肉、熱湯,吃得太快容易塞牙、嗆咳,咬到骨頭還會崩到牙齒,對腸胃也有負擔。慢一點吃有助於脾胃消耗,加大吸收率,同時也能減少嗆咳和被魚刺、骨頭卡到的風險。再者,吃得慢一點飽腹感更強,對控制飯量和熱量有幫助,不會過於肥胖。
老年人速度慢,家人要有耐心,不要著急催促,他們的身體已經不年輕,到了冬天耐寒能力和適應能力也變差,需要家人理解照顧。老年人自己也要改掉急性子,做事情不要風風火火,量力而行,安全才是第一位。
總之,文中提到的四個忌諱都要注意,有的話要及時改正,沒有的話就更好,最後還要提醒各位老年朋友,醫生開的葯要正常吃,不要漏服,天氣不好時盡量改為居家活動,看書看報或種花,也能豐富生活。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民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