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拯救精神狀態的妙招,每1個都很瘋

2025年05月09日 10:06 簡體 正體   評論»

Hello大家早上好,我是在發瘋邊緣的阿月!

要說現在年輕人的精神狀態,真的已經進入next level了,以前崩潰了強裝鎮定、自我洗腦,頂多放棄掙扎,躺平、擺爛,而現如今主打一個遇事不決先發瘋,從硬控親戚30秒到化身高鐵判官整治,再到短視頻平台的「有效發瘋」教程……總之,發瘋文學已經不知不覺佔領高地。

畢竟,作為有血有肉的人類,哪有不瘋的,只是硬撐罷了。

發瘋文學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解決生活難題、緩解社交壓力的一種新型溝通策略,也是一種自救手段。為了讓自己更坦然地發瘋,網友們自創了一套口號:放下個人素質,享受缺德人生,拒絕精神內耗,有事直接發瘋,與其委屈自己,不如為難別人……

當然,無端為難別人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咱也不知道「放下個人素質,發瘋為難別人」的別人是不是會變成「我」……

發瘋是為了釋放情緒,那麼還有哪些不傷別人也能釋放情緒,穩定精神狀態的辦法呢?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有趣的、拯救精神狀態的研究,讓我們更加積極的生活吧!

家裡亂一點,精神狀態更穩定

作為新時代牛馬,處理完工作後回到家,最煩的就是收拾房間,面對亂糟糟的環境,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想直接倒在床上躺屍……

長期以來,亂總是和懶掛鉤,還會被認為是性格缺陷。尤其當MBTI火了以後,除了E人和I人的高討論度,J人和P人也經常拿來對比。比如,J人就是井井有條、乾淨整潔,P人就是毫無計劃、隨性善變……

動不動J人就要給P人一點震撼,而逼瘋J人也只需要P人的一句「到了再說」。之前網路上很火的一張圖,是有人曬出J人和P人的房間整潔度大pk,當然,P人永遠是最亂的那一間……

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生活習慣的問題真的沒必要上升到「人格」,亂也不一定是懶,很可能是靈活性高、更有創造力的表現!

明尼蘇達大學做過一項實驗,發現環境的有序性和混亂性能夠影響人們的行為和心態,並且混亂環境更能夠激發創造力和對新事物的探索。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實驗人員將參與者隨機分配到兩間不同的房間里:一間整潔有序,另一間堆滿了散落紙張和書籍。Ta們的任務是為乒乓球創造儘可能多的用途,實驗人員會根據兩組參與者提出的想法,進行創造性評分。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結果發現,在雜亂房間內的人提出了更多的創意方案,總體創造性也略勝一籌。實驗人員推測:有序的環境會引導人們走向傳統和習俗,而無序的環境會鼓勵人們打破傳統和習俗。

怎麼樣,看到這裡的P人,是不是開始覺得自己聰明絕頂了?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有P人時刻,都有不想立刻去做的事情、會有突如其來的想法,沒必要因為網路上的梗給自己貼標籤,不管是J是P自己舒服就好~

愛在分享生活的人,死亡風險直降12%

我發現,大家好像越來越不愛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了,尤其微信上線了朋友圈三天可見、一個月可見、半年可見之後,很多人都選擇把自己的生活隱藏起來。

但如果說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可以降低死亡率,你願意發嗎?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在絡上的活躍度與人群的死亡率呈現負相關。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研究分析了1200萬名用戶6個月的在線社交活動,持續兩年跟蹤ta們的健康狀況,並將當地全體居民的健康記錄作為對照。結果發現:經常使用分享生活的人,比不使用的人整體死亡風險降低了12%!

並且,經常接受到好友申請的人,比起完全不接受好友申請的對照組,平均死亡風險低66%,這可能是因為ta們有著更開放、包容的心態。但對於主動發起申請的人,死亡風險並不能降低。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發現,與經常在社交平台發布文字的人相比,經常發布照片的人死亡風險低於平均水平的30%,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風險也會顯著降低。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這可能是因為常發照片的人,更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細節,會更認真享受、記錄和分享生活;也能體現ta們豐富的社交生活,如聚會、旅行等,而這種積極行為也會帶來更多的互動,發現志趣相投的夥伴,拓展人際關係。

不過,這項研究只是探討了狀態與降低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並不代表「經常使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一定會長壽,不使用就會短命」。只是建議大家多打開自己的內心,想發就發,不想發也可以不發~

罵罵咧咧讓人更積極

問大家一個問題:遇到煩惱或生氣的事情,你們都是怎麼處理的?

阿月我作為土象三憋中最能憋的金牛座,一般都是默默生悶氣、不說話。這樣既能給人一種情緒穩定的「錯覺」,還能避免很多正面的衝突,雖然看似peace&love,但心裡是真難受。

剛好我看到一個2022年3月的研究,說咒罵竟然具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減輕疼痛,增強體力,並且還能增強自信!好傢夥,本以為的發癲,其實是在自救!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這項研究分為兩個試驗,第一個試驗是關於中性詞和髒話對冒險行為和握力的影響。

冒險行為是通過一個遊戲來評測的,遊戲規則就是給受試者十個氣球,泵一次氣可以獲得0.25分,但是氣球炸了的話,就會失去得分,得分最高者獲勝。

握力則是通過握力器來測量。

過程中,參與者需要每10秒重複一次咒罵詞(f**k或者sh*t)或是中性詞(一個你可能用來描述桌子的詞)。

結果發現,重複髒話的受試者握力和泵氣球的次數都明顯提高,說明髒話會提升體力,並讓人有更多冒險行為。

第二個試驗則探究了重複同一句髒話對人有什麼影響。

受試者需要參加冒險遊戲,並做椅子俯卧撐。在期間需要每2秒以穩定的速度重複同一句髒話或是中性詞,並給自己的感受和狀態打分,分為以下幾個維度:自信

幽默

焦慮

感到新奇

感到分心

情緒更積極

情緒更消極

結果顯示,重複同一句髒話,能讓人有更多的冒險行為,積極情緒評分升高了65%,還讓人自我感覺更幽默、更自信!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是不是非常神奇?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罵罵咧咧可以讓人從壓抑的狀態中走出來,更好地釋放自己。

所以,咱們心情不好了該發泄就發泄,罵罵咧咧完了我們還是開心的好青年~

其實,除了以上3個辦法,公園裡常見的大爺大媽們的撞樹療法,年輕人們也可以試試,不過當下流行的不是撞樹,而是「抱樹」。

據說,抱樹可以緩解焦慮、十分解壓,還能讓人重新收穫快樂、放鬆自己,臨床斯通克·勞沙爾(Stone Kraushaar)博士在《擁抱療法》一書中解釋道,「抱樹」有助於提升人體內催產素的含量水平。

雖然目前還沒有更多研究去佐證這一點,但親近大自然本身就會令人心情愉悅啊,公園20分鐘效應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說即使不做任何運動,在公園裡待20分鐘,也能帶來更好的狀態。

所以,有空的時候去公園發發獃、散散步、抱抱樹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先到這裡啦!覺得有用就點點贊和在看吧!

最後,你還有哪些「精神自救辦法」,歡迎分享到評論區哦!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來源:第十一診室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