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太细就是警讯! 专家:防肌少症做“这件事”很重要

2018年12月13日 16:24 简体 正体   评论»

作者:叶懿德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可说是老年失能的一大关键,特征是持续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减少及功能下降,量少且肌力不足,若四肢无力则容易跌倒,伴随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质下降,甚至是生活无法自理以及死亡风险增加。

调查发现,台湾50岁以上中中,有高达8成的民众不清楚什么是“肌少症”,但根据临床数据显示,65岁以上长者罹患肌少症的盛行率大约6.8%,相当于全台约有超过20万名老年人正面临肌少症威胁,若是再加入失能长辈,肌少症盛行率会更高,是不可忽视的

国立阳明大学高龄与健康研究中心教授、亚洲肌少症诊断标准主持人陈亮恭指出,“应该把肌肉流失这件事当成一辈子的功课,因为肌肉流失是持续性的过程,人体器官功能的顶峰大约是25岁左右,在50岁就是较明显的转折点,肌肉流失和力量减弱的速度都会加快,到了65岁之后速度会更快,每年会流失1.5~2.5%的肌肉量。”

居家检测肌少症靠量小腿围判断肌肉量

但现今肌少症诊断大多需要透过仪器检测,尤其肌肉量必须到医院检测,陈亮恭表示,由于困难会影响肌少症防治的推动,因此国际研究都在寻找亲民的替代方案,其中“以小腿围来评估肌肉量最简易且准确”。

陈亮恭解释,因为小腿的皮下脂肪比较少,而且不容易受到内脏等各方面的影响,像是邻近台湾的日本、韩国也有相关报告,指出小腿围度跟肌肉量是有高度正相关。

根据台湾本土研究成果也发现,50岁以上的男性若小腿围小于34公分、50岁以上女性小于32公分,就可能表示身体肌肉量不足,约有七成左右的人经过检测可确认为肌肉量不足,建议进一步就医检查,可谘询高龄医学科。陈亮恭表示,透过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罹患肌少症的风险,民众能够及早预防。

(图片来源:叶懿德)

测量办法:坐在椅子上,大腿小腿呈现90度,脚放松踩在地板上,用量尺测量小腿最粗的位置即可。陈亮恭提醒,这项测量须由他人协助,因为若是自己测量,肌肉难免会施力,恐会影响量测结果。

预防肌少症专家:阻力最有效

不少民众会认为,阻力训练是年轻人在做的,老年人不需要练肌肉,但台北市立大学运动科学研究所教授郭家骅表示,骨骼肌会随着年龄增加慢慢减少,但要增加肌肉只有做“阻力运动”,也就是所谓的重量训练,所以许多老人家从事的,像是快走、慢跑、登山、游泳,其实只能练到心肺功能,没办法有效增肌、减缓肌少症的问题。

(要预防肌少症,重量训练最有效。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郭家骅进一步表示,根据丹麦一项研究结果发现,50岁以上的民众,增加运动强度,未来死亡率明显降低,且永远不嫌晚,“就算90岁以上的年长者做负重训练也会有帮助,但应寻求的指导。”

熟龄者若想强化肌力,郭家骅建议,以大腿肌与臀肌为优先,因为臀腿部位是全身肌肉最多的地方,且有助于降低跌倒风险,但他也强调,若是只做重量训练,却没有在运动后及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对于长肌肉恐怕会徒劳无功。

起、落、坐简单三招居家练肌力

(图片来源:叶懿德)

“起”

1.坐在椅子上,臀部只坐前端1/3,背挺直,双脚平踏在地上与肩同宽,大腿和小腿呈现90度。

2.双手自然垂放于大腿两侧,双手握拳。

3.双脚脚跟着地,把脚尖往上提到最高点,同时手肘向前抬起至平行大腿,注意手和脚应同步动作。

动作重复做15次,共做3组,组间休息1分半。

(图片来源:叶懿德)

“落”

1.双脚一前一后站,呈现弓箭步状态。

2.后脚膝盖往下弯曲,脚尖与膝盖着地,注意此时动作前后脚皆应让大小腿呈现90度直角,接着再回复到弓箭步姿。

若肌力不足、平衡感不佳的民众,可扶椅子辅助。动作重复8次后换脚,双脚各做3组,组间休息1分半。

(图片来源:叶懿德)

“坐”

1.站在椅子前方,双手握拳、掌心相向,注意脚的位置约是坐下时臀部可刚好位于椅子前端1/3处。

2.以深蹲方式坐回椅子上,注意是由臀部往后往下坐,避免将重心往前,施加压力给膝盖。

3.臀部碰到椅子时即可站起,此时双手顺势向上举至耳朵两侧。

动作重复15次,共做3组,组间休息1分半。

来源:康健杂志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