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养生为什么要“藏”?冬藏养生要注意什么

2019年01月03日 6:38 简体 正体   评论»

何为冬藏?冬藏就是到了,应该进行养精蓄锐、休息,与我们看到的植物一样,的生长也需要遵循一条原则,这其实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原理。

其实不论是民间俗语还是中医经典著作,都对冬藏做了相关的陈述。民间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黄帝内经》中说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可见,要是在冬天不进行相关的养藏之道,对身体不利。

保暖避寒,即潜阳。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雹室温过低即易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人体将会失去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冬藏养生以补肾固原为本。肾主水,肾脏作为身体重要部位,对调节身体、保健身体有很好的作用,《》“肾者水脏,主津液”,是说肾脏支配身体水液代谢平衡,促使津液的生成、排出。津液在代谢过程中,能通过脾胃运化,把能量输送至身体各处,维持身体平衡。

“冬藏”也要适当运动。冬季在五行中属水,具有滋润、向下、寒凉等特性,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有不少人把“冬藏”理解为冬眠或冬歇,整天窝在空调间或者沙发上看电视、玩电脑,认为不动就是保存能量,其实这是个误区。

中医所说的“宜藏不宜泄”关键在于注意保温,避免风寒侵身,不等于消极躲避低温,要适应冬天的气候而活动,避寒就暖,勿使腠理过度开泄,以减少体内阳气向外发散,并要使精神内蓄,保持于潜藏伏匿的状态,不要随意宣泄无度。

冬季除了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外,也要多吃热温性食物为身体藏热量。一般来说,可以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同时,可吃些补脾胃的粥,民间就素有腊月初八吃“”习俗,比如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冬补也防“过犹不及”。中医的“进补”是经过长期理论和临床研究出来的辩证的医学方式,运用药性和食物的偏颇,调整人体的偏颇,从而使人体内阴阳两气平衡,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任何药物服用过量都有害,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

许多人以为膏方就是补药,多点少点没关系,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其实,膏方的服用有一定禁忌。比如膏方中有当归等活血中药,女性经期中不宜服用,会增大月经量。此外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发生、腹泻、腹胀、痰多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在服补药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能使药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药物时,应忌食萝卜,因为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同时不能茶叶水冲服,因为茶叶会影响参类疗效。

来源:搜狐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