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咳——咳则心痛 肝咳——咳则肋痛 五脏六腑皆会咳

2019年12月08日 12:10 简体 正体   评论»

大家都知道,是肺和气管的疾病,但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咳嗽不仅与肺有关系,往往也其他脏腑器官的问题也有关联。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六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并且以脏腑命名了多种临床表现的咳嗽,如“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即说明咳嗽的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从而拓宽了咳嗽的辨证论治范围,对咳嗽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咳嗽都有哪些临床表现。“肺咳”,是指咳嗽,喘息伴有声音,甚则唾血;“心咳”表现为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至咽喉肿痛;“肝咳”表现为一咳嗽就出现两侧肋骨部疼痛,甚至不敢转身,转身就两肋胀满;“脾咳”是咳嗽引右肋下痛、牵引肩背疼痛,甚至一点也不敢动,动则剧烈咳嗽;“肾咳”是指咳嗽时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吐涎沫;“胃咳”是指咳嗽时伴有恶心、哎吐;“胆咳”甚至于呕吐胆汁;“咳”是指一咳嗽时伴有放屁;“咳”是一咳嗽就会出现;“三焦咳”表现为咳嗽,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咳嗽的临床特征及辩证论治,我们来看下

肺咳

《内经》言:“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如风热犯肺,则咳嗽气粗,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可用桑菊饮加减;肺阴虚则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治宜:养阴清热,润肺

心咳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若心阳虚,瘀血互结而致心悸、咳喘、气促不宁者,治宜:温补心阳、化痰止咳。

肝咳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若肝火犯肺,则咳而两胁下痛,治宜: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脾咳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脾虚生痰,痰湿蕴肺,咳痰色白量多,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肾咳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阳虚衰,水饮停蓄,上射于肺,则咳而喘息,治宜:温阳化气利水、降逆平喘

胃咳

“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治宜:和胃降气,宣肺止咳。

大肠咳

“大肠咳状,咳而遗失”。治宜:治以清热导滞。

胆咳

“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肝胆经实火或湿热,治宜:泻肝胆实火,清利湿热。

小肠咳

“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治宜:养心泻肺清热为则。

膀胱咳

“膀胱咳状,咳而遗溺”。膀胱虚寒,治宜:养温阳化气止咳。

三焦咳

“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治宜:养清肺化饮,宣畅三焦。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五脏大通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