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台湾!十大学者分析改变了这些事

2020年07月25日 23:49 简体 正体   评论»

作者: 王芊淩

历史洪流中始终带不走阴霾,当提到 SARS不少人都会联想到和平医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后讲起“新冠”你会想起什么呢?

奥运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让别的国家的人进出国门、不可能只在家办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发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发生。中研院赖明诏院士形容:“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那接下来世界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专家预测这场疫情不仅是改变经济、文化,全球将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台大公卫学院院长詹长权直言:“新冠是医学、公卫、社会问题。”

《Heho》集结医疗、病毒、公卫、临床等,十位在该领域的专家们谈论这场疫情反思,因为疫情还没结束,这属于我们的“后疫情时代”正刚拉起序幕展开。

一、学会与病毒和平共存

“冠状病毒比冠状病毒学家更聪明,没办法打赢病毒,只能求一个和平共存。”这句话缓缓从中研院赖明诏院士口中说出,研究冠状病毒超过一甲子的专家对这样的现象一语道破新冠病毒的难搞之处。

受访的十位一致认同病毒超乎原有想像,新冠病毒的许多特点:症状轻微、成功演化、难防范,说:“只要国际疫情没有得到控制,那就永远‘挫哩等’。”国际间只能寄望或是药物能突破此困境,但也许要尝试和它共存?

赖明诏院士提出另一项观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成为“慢性病毒”,他解释:“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来看,病毒可以在身体的某些细胞,不断再生存下去。所以就会变成在社区里面,有些人就会变成一生带有这个病毒,成为长期性的病,导致病毒不断在人类中再次出现。

虽然台湾至今防疫成果卓越,但赖明诏院士强调:“这个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以后还要继续努力,要学着和病毒和平共存,我们应继续和政府合作,控制以后未来可能再发生的病毒。”

二、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

疫情冲击许多产业,观光、航空业首当其冲,根据台湾观光产业协会统计,至今已有十多家旅馆歇业,而这只是疫情下小小的缩影。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分析:“疫情下最底层、最基层的人生活是非常的困难,台湾就受到很大的影响。”除了整体经济下滑外,连带贫富不均现象会跟加严重。

在台湾有健保,确诊者无需担心治疗费用,但在国外并非如此,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分析:“健康是个人的责任,在国外你有钱就医,没有钱就算了,贫富差距非常大。”

且不只是国家内的贫富问题,连带国家与国家的贫富也是,杨志良说:“到底是饿死还是要病死?所以有的国家就是‘我既然没有能力让大家不要病死,那最起码不要让人家饿死。’”

没有开放边境,就没有实质商务交流活动,一个国家的内需可以撑多久?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分析:“疫情把很多国家的思维都改变,现在反而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他开放国境,南美、东南亚一些国家,因为没有救治疫情的能力,开放国境持续维持经济活动。”但相对感染情况难以改善。

三、新产业的开创

大量在国外工作、留学生纷纷回台,市场上供不应求许多公司放无薪假,尤其航空业有空服员透露一个月只飞一趟,没有失业也只剩半薪。但有些公司为了渡过特殊时期选择大裁员,主计处公布今年五月失业率为4.03%,台湾病毒权威、阳明大学副校长徐明达建议:“政府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没有工作的人,发展一个新的产业,可以就是说让没有工作的人也有工作,要想一想。”

但也不讳言,疫情已经直接改变“产业结构”,宅经济当道,不用出门的娱乐成为主宰,举例以日本任天堂 Switch游戏机卖到缺货,其他包含远端产业、外送行业成为时下最夯。但如何让旧时代接轨上新时代的转变,考验政府的应变能力。

四、创造人与人的之间“新距离”

卫福部长陈时中有句名言:“爱有多深,距离就拉多远!”各国都在推“保持社交距离”,这1.5公尺的距离反而成了一种对人的礼貌与尊重,屡屡看到新闻上家人隔着一片门挡、布幕,或是第一线医护人员不敢回家住,这个“新”的距离虽然远了,“心”的距离却近了。

在疫情尚未明朗前,多数人减少外出活动,台湾免疫权威张南骥教授分享自身经验:“因为新冠病毒减少外出,但我跟社区的人距离反而近了,电梯里面开始会有对话。”有些人则是因为太久没见朋友,反利用通讯软体跟朋友密切联系。

心灵上虽靠近,但现实生活中这一公尺的范围无法改变,指挥中心仍常常再三强调“保持社交距离”,前卫生署长叶金川也呼吁:“社交距离对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啊,希望民众尽量能够保持。”而这样的距离会保持多久,现在也说不准,但也许未来也可能可以看到情侣隔着一公尺却还手牵着手。

五、改变与自然界关系

从过去几个新兴传染疾病,像是爱滋病毒推测是从非洲猿猴类传染到人,伊波拉病毒也是从动物传染到人,这些本来都是在原始森林里面与动物存在的病毒,可能对那些动物本身并不是很大的伤害,对人类却造成很大的影响。

指挥中心专家小组召集人张上淳说:“如果我们去都不去跟它们接触的话,其实就人类就无关,可是因为人类开发,让我们跟森林里面存在的微生物、病毒有接触的机会,才会发生感染。”

因此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如果不去做这些开发,不需这些接触,就不会有这些传染疾病。对此,赖明诏院士也持相同看法:“本来就是因为人类的扩充、侵犯大自然,让本来跟人类没有关系的蝙蝠,有机会接触到人类,就有机会产生新的病毒。”

长庚医院副院长邱政洵也强调:“疫情最大的警讯就是,自然界是最伟大的,你要维持一个界线。”人畜共通疾病共是公卫学界、医界都在关注的议题。

人类跟整个地球的关系,跟生物界的关系,人类到底在地球扮演什么角色,赖明诏院士强调这个必须要好好思考。

六、台湾疫苗生技业上的成长

疫苗如今成了世界的救赎,但人类史上从来没有研发出冠状病毒的疫苗,通常对于一种新的病毒疫苗研发至少要5-7年时间,受疫情影响各国包含台湾,全将资源投入研发其中,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长聘副研究员、“跨部会疫苗合作平台”的召集人胡哲铭直言:“这一次,台湾绝对有机会在疫苗中展露头角。”

此外,胡哲铭也强调:“学术界的角度会希望大家在做疫苗研究时,都是‘更合作’的心态,去让这个疫苗研发的技术可以更加速往前,并非第一个做出疫苗的人就赢了,其他人好像就是白做!尤其疫情都还不确定时,绝对要避掉像这样子的心态。”

台湾医疗发展进步毋庸置疑,而在疫情的推波下,生技产业也进入另一波高峰,张上淳也说:“对已经在做临床试验的国家来说,我们是比人家慢,可是比起多年前我们连自己研发、制造能力都没有,当然是比以前进步很多。”

过往从来对于疫苗没有如此“急迫性”,过往等个几年好像也没关系,但这次不一样了!胡哲铭认为:“台湾现在又是疫情最受控制的国家之一,在研发上包含原物料、生产线以及研发的这些角度来思考都有多的优势。”疫苗对研究上跟国际合作的机会绝对比以前来得更大。

七、创造的新常态

过往很难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难想不管到哪都要量体温,台大公卫学院詹长权说:“新冠给我们的一个事情,就是人要改变思维!”

以前很难想像,短时间就有可以测试的疫苗,如果用过去的想法,这个就变成不可能、不值得尝试。但疫情对所有人的影响,詹长权说:“我们必须改变,疫情结束我们也不可能就回到过去,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新常态,但长怎样我们正在创造当中,也还不知道。”

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为“日常”,甚至成为一种装饰品,这些都是一种新的常态,张南骥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改变,像留学生都发现不用留学了,大家都不要你去了。”旧产业、文化势必受到新一波浪潮冲击。

八、国际政治体系的改变

疫情不仅反应人性,也考验政府对于紧急应变能力,前卫生署长杨志良点出:“疫情影响到的,最大的不是经济,最大的而是政治。如果两边都控制不住,台湾接下来很危险。”

如同当时美国疫情正严峻时,爆发“佛洛伊德事件”,杨志良认为:“所以从国际大情势来讲的话,中国可能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国,美国重创一、是疫情没有控制好,二、黑白种族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单只是黑人白人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是阶级的问题。”美国的第一大国的头衔,在疫情下显得摇摇欲坠。

但其他国家与中国关系也有新变化,在中国和美国摩擦日益加剧下,中国对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惩罚”措施。各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每一个政策的决定,恐怕牵扯的是一个国家的兴衰。

九、更加支持传染疾病研究

因为人类的健忘,即便疫情给予人类再惨痛的教训,久了人也淡忘了。不少学者都说到,也许当年 SARS研究继续,对面对这波疫情有很大帮助,但现实面是经费早在病毒消失那刻起,也跟着不见。

张上淳一路陪着台湾打过各场疫战,他说:“SARS那时候很惨痛,所以就是为了防范编了很多经费,科技部研究经费很多、CDC的经费也要很多、什么经费都很多,只是很多年没有疫情,经费就慢慢减少,就忘了惨痛教训。

特别是研究单位深刻有感,胡哲铭说:“我们之前在做MERS的研究,做到2019年但台湾也没有疫情,所以当时就没有经费支持,外界会解读没有病为什么要花钱在这上面,连在美国也是一样问题,美国政府也说,我们没有 MERS,为什么要花钱在这上面。”也没算准 MERS之后仍有其他疾病侵袭人类。

即便明后年新冠病毒消失了,但也许十年后突然又有一个 covid-2030,胡哲铭分析:“中间这段时间怎么支持相关研究是比较难,但在平常的准备、法规上都可能需要有一些调整。”更重要是的相关单位的对传染疾病重视与支持。

十、个人影响

受访的十位学者在访谈中,些许透露自身也因疫情受到影响,有的无法参与国际研讨会,有的减少外出,但大多数都在这期间受疫情影响变得更忙碌。那对一般人、甚至对于你自己影响又是什么?

这场属于全球的考验还仍在进行中,詹长权说:“我们对这个病毒,并不是知道的比不知道的多,所以不要用假设我知道什么去做事,而是我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但是我每次知道多一点,就做多一点。”

安卓翻墙APP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疫病下人类显得渺小、卑微,我们无法拒它于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谨慎、战战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