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痣、手掌变红是肝硬化征兆!7招特效饮食帮脂肪肝甩油又扫毒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器官,主要作用于营养素代谢(储存、再合成)、代谢毒素与解毒、生成胆汁等,又被称为“体内化学工厂”。
肝脏会因各式各样的原因发生障碍,病状也有很多种,但在进行营养管理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这三种。
肝硬化与饮食
肝硬化是由长期慢性肝炎转变而来的,受伤的肝细胞在修复时,产生的纤维蛋白(胶原蛋白),扩散到整个肝脏(肝纤维化),肝脏会变得像岩石一样坚硬且体积变小。
变成肝硬化之后,热量消耗会变快,同时因胰岛素阻抗,导致葡萄糖耐受不良以及高升糖素血症等,这些症状会让体内蛋白质不足,氮也会流失。
饮食方面的重点如下:藉由消夜补充热量,防止早上的营养不良状态。
蛋白质补充要参考费雪比(Fischer ratio,BCAA/AAA),若蛋白质摄取不足,造成BCAA缺乏,有可能引发肝性脑病。
控制脂质摄取(脂质热量比约为20到25公克/日)。
调整水分并减少盐量。
摄取软质食物。
考虑到便祕状况来决定菜色。
酒精性肝炎与饮食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就是限制饮酒量,若以罹患酒精性肝炎,且影响到整体肝脏机能就必须禁酒。
脂肪肝与饮食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累积过多中性脂肪的状态,会因为肥胖、饮食过度、糖尿病、饮酒过度等引起。
脂肪肝大多时候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只要进行营养管理和运动就能改善,不过有时也会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情况,像酒精性肝炎一样引起发炎症状,并转化成肝硬化。
有关饮食的重点如下:减少寡糖类(oligosaocharide)摄取。
抑制热量摄取。
若有肥胖状况则改善。
采取高蛋白饮食(约1.2到1.3公克/公斤/日)。
控制脂质摄取量,并增加n−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饮酒适量。
避免晚餐摄取过量。
安卓翻墙APP、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