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亿中国人感染:喂饭、亲吻最容易传给孩子 家长如何预防?
昨天被一条微博热搜刷屏了:我国超一半人,也就是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人民日报微博的报道中提到:「南京一男子胃痛不舒服,随后检测发现,全家人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
幽门螺杆菌,靠一双筷子就可以传播,比乙肝的传染性更大;它可能引发胃炎、溃疡,甚至增加胃癌风险。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详细说一说,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它如何传播,有孩子的家庭要如何做好防治。
近8亿中国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 Hp),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
它在人体的胃部生存,呈螺旋形、带有2~7条鞭毛。
别看它长得萌,却是人体内「打不死的小强」——不怕胃酸的、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大多数的感染是在10岁之前出现的。
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有近8亿人感染。
感染幽门螺杆菌
孩子和老人风险更高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有:消化不良;
缺铁性贫血;
引起消化性溃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为什么感染比例那么高,咱们却没发现呢?
目前的数据显示,感染者中有15%~20%会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剩下的,都是没有症状的。
对于那些相对轻微的症状,比如说腹胀、不消化,甚至腹痛,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肠胃不好」「老胃病」,并没有被重视。
绝大多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在儿童时期发生的,有研究表明,我国10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会达到40%~60%。
中国式聚餐
一人得病,全家传染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具体传播途径还不明确,目前认为,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如厕后不洗手,又去吃东西或者摸嘴巴。
「口—口」传播:由于唾液中幽门螺杆菌含量较低,是不是可以经过口—口传播尚待证实。
但对于容易感染的孩子来说,如果家庭成员有人携带病菌,他用含过了的筷子夹菜给孩子,还是有发生传染的可能性。
怀疑被感染幽门螺杆菌
要不要检测?要不要治疗?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都很担心,被感染几率这么高,我们该怎么办?
1.要不要带着全家人和孩子去做一个检测?
答案是否定的。
对儿童来说,根据2016年欧洲与北美儿童胃肠病学会联合指南中的推荐,只有长期明显腹痛的患儿,确定经过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才需要借助胃镜同时检查幽门螺杆菌。
对于成年人,那些常年饱受胃部不适困扰,或者有近亲属患有胃癌的高风险人群,推荐主动去检测治疗。
2.家里已有大人感染,需要治疗吗?孩子要不要做检测?
大人感染,需要治疗。
家中成员患有感染,孩子被感染的几率确实增加了。但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症状,依然不需要主动给孩子做检测。
3.孩子被感染了,要不要做治疗?
如果孩子发现了感染,目前不推荐治疗。
儿童时期虽然容易感染,但感染很少在儿童期带来危害,对儿童的治疗效果也欠佳,并且可能出现治疗后再感染,所以重点工作还是要预防减少感染。
分餐,公筷,避免口对口
预防感染是关键
避免孩子被传染幽门螺杆菌,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
1.不要口口喂食,不要亲孩子嘴巴
大人中感染该细菌的非常非常多,所以,千万不要怕孩子吃不好,自己咀嚼后再喂给孩子,也不要直接亲吻孩子的嘴巴,以免唾液传染。
2.采用分餐制度
最好能采用分餐制度,做好菜后,直接分到分餐盘中,个人吃个人的,从根本上解决传染问题。
3.使用公筷
如果没法采用分餐(特别是对于春节聚餐),吃饭时可以准备一双公筷,给别人/孩子夹菜时,使用公筷。
4.注意食品卫生
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肉类一定要做熟了再吃。
5.做好洗手工作
如果家里有成员明确感染过幽门螺杆菌,那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顾孩子。
6.治好大人的幽门螺杆菌
跟孩子有密切接触的家人、备孕和怀孕的女性,及时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一方面是增加自己的健康保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传播感染给孩子的可能性。
V2free机场25%引荐返利:全平台免费SS/V2ray节点+经济套餐高速翻墙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丁香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