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是必然,健忘可以不是!预防失智4方法逆转健忘脑
作者: 新聞中心蔡經謙
【早安健康/蔡经谦报导】随着年龄渐长,记忆力似乎不如年轻时优秀,总是觉得自己健忘,背诵时也总是记不太起来,怀疑自己有失智症的征兆吗?事实上,因老化而记忆衰退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与失智症完全不同。一起来看看老化与失智症的差别吧!
老化与失智症(认知症)的差异从这点区分
或许不少民众随着年纪渐长开始觉得自己忘东忘西,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开始失智了。不过,失智症专科医师长谷川嘉哉表示,人的头脑巅峰事实上是20岁,过了20岁后就会开始衰退,到了30多岁时健忘程度增加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情况。
长谷川嘉哉进一步解释,这是和年龄渐长,脑部血液流动减少有关。当氧气不足,大脑的海马回运作就会变得迟钝、神经细胞数量与机能都会下降。由于记忆需要在大脑经过记铭(学习、背下事物)、保持(将背下的事物作为情报维持保存)及想起(提取情报)3个阶段,随着年龄渐长,提取情报的机能降低,因此想起事物需要花一些时间。
日本专门介绍失智症的“失智症NET”也指出,诸如“不经意忘记时间”、“忘记印章摆在哪”这类的生活日常并不是失智的症状,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脑部机能自然地衰退罢了。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记忆诊所茶之水理事长朝田隆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表示,“老化引起的健忘”还是“失智引起的健忘”之间还是有差异,来尽早检查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
可以用“忘记体验与否”来当作基准,危险程度最高的是“忘记自己曾做过相关体验”,危险程度中等则是“忘记一部分体验”,危险程度低,则是能想起相关记忆。
落实进生活中,具体来说,以吃饭为例,若是因老化引起的健忘,可能表现为“记得自己吃过饭,但想不起具体菜单”;若是因失智症产生的健忘,则表现为“不论有没有吃过饭,想不起吃饭这件事情,而向家人询问‘饭还没好吗?’”。
此外,还能用“有没有忘记的自觉”及“有没有对生活造成障碍”判断,如下表:没有忘记的自觉
有没有对生活造成障碍
因老化产生的健忘
因有事来到2楼,却忘记来做什么
购物回家时,留意到有东西忘了买
搞错星期、地点
寻找不见的东西
虽然不小心迷路,但还是抵达目的地
因失智症产生的健忘
忘记有事要做,并且自己毫不在意,去做了别的事
忘记已去购物这件事,再去买一次
分不清日期、地点
不见的东西认为被谁偷走了
回不了家
借由养成4习惯改善健忘,并为失智症做准备
朝田隆表示,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习惯病会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风险,因此重新检视饮食习惯很重要。其次,若能多与人交流、沟通,并活动身体给予脑部与肌肉刺激,也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风险。此外,若睡眠状况不佳,也会增加罹患失智的风险。
朝日新闻访问朝田隆,整理了能改善健忘,并为失智做准备的生活习惯,提供读者参考,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表:饮食习惯
盐分不摄取过量
饭吃8分饱,规律饮食
多摄取鱼(DHA、EPA)
运动习惯
每周3天有氧运动,如健走、游泳、瑜珈
与人交流
照顾孙子
参加自愿活动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睡眠习惯
就寝前2小时减少看电视、使用电脑与手机
就寝前1小时入浴
就寝前不要喝咖啡、绿茶等咖啡因类饮品
早起时好好沐浴阳光
朝田隆表示,一旦发现自己罹患失智,早期的对应治疗能延缓症状的发展,因此非常重要。若抱有对失智症的不安,在早期阶段早日至医院和医师讨论为佳。
原文引自:老化是必然,健忘可以不是!预防失智4方法逆转健忘脑
来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