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药想睡就睡!9个小技巧提升睡眠品质,这招喝水不怕夜尿扰清梦

2024年11月28日 1:29 简体 正体   评论»

作者: 黃康銘醫師

许多人因为睡眠困扰而求助,但其实我们可以借由改变日常习惯,自然地提升睡眠品质,让身体与大脑在夜间获得充分修复。以下介绍几个简单的生活调整,帮助您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自然改善睡眠。

1.白天接受阳光照射

白天多接触阳光能提升夜间对蓝光的耐受性。研究显示,阳光中的蓝光成分能调节体内,促进白天的清醒感。早上或午间多晒太阳,帮助您的身体准备迎接夜晚的睡眠,这样在晚间接触到屏幕蓝光时,也不至于完全破坏生理时钟。

2.运动与睡眠之间的黄金时间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睡眠品质,但需要在就寝时间前至少1小时进行。当然,早晨或下午的运动效果最佳,避免运动过晚而造成神经兴奋影响入眠。一位李小姐分享:“我每天早上都在公园快走30分钟,晚上9点左右就能感到疲惫,睡得更好。”

3.避免午后小睡与

下午2点后尽量避免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这些会影响夜晚的睡意。此外,午睡时间若超过20分钟,反而会降低晚间睡眠的需求,导致夜晚难以入睡。适量的小憩有助于提升下午的精神,但长时间小睡可能打乱夜间的自然睡眠。

4.压力空窗期与蓝光限制

傍晚6点后,尽量放松心情,不去处理压力大的事务,让身体逐渐进入“压力空窗期”,避免(如)的升高。同时,睡前一小时避免看手机或电视,让体内的分泌充足,自然诱发睡意。

5.睡前日常,让自己进入放松状态

睡前的放松仪式能帮助我们放下外在的需求,慢慢进入睡眠状态。例如在床上读几页书、冥想或深呼吸,将压力抛诸脑后,让自己更安静地迎接夜晚,这样有助于进入深层睡眠。

6.睡前少量啜饮,减少夜间尿急

许多人在睡前会习惯性地大口喝水,容易导致夜间频繁上厕所。建议睡前喝水时小口啜饮,研究显示光是改变喝水的方式,就可以减少夜间尿急的次数。

7.稳定上床时间,珍惜初期睡眠周期

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生理时钟的运行,尤其是第一与第二个睡眠周期,对大脑与身体的修复至关重要。一旦错过这些深层睡眠的关键时段,可能无法补回。固定的睡觉时间能让您更容易入睡,并保有高品质的睡眠。

8.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适当的睡眠环境同样影响睡眠品质。保持房间黑暗、凉爽、安静,并选择适合的床垫和枕头,有助于减少夜间干扰。假如家中无法完全暗黑,考虑使用眼罩或遮光窗帘。

9.半夜醒来时不看时间

夜间偶尔醒来是正常的现象,但若起身查看时间,可能会增加焦虑,甚至破坏剩余的睡眠。手机蓝光也会干扰褪黑激素的分泌,让大脑误以为已经天亮。建议避免在夜间醒来时查看时间,放松心情继续睡。

结语

良好的睡眠品质不仅影响生活,也与身体老化速度和各种疾病的风险高度相关。在依赖安眠药之前,不妨先尝试调整生活习惯,找回天然的睡眠节奏。

本文获得黄康铭医师授权刊载黄康铭医师粉丝专页

原文引自:不吃药想睡就睡!9个小技巧提升睡眠品质,这招喝水不怕扰清梦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