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正氣,從何而來?
【希望之聲2019年12月28日】(編輯:慧明)《黃帝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說明正氣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我們的人體里,到底有多少種氣呢?
1、元氣
元氣又叫真氣,是爸媽給的,先天形成的,是人體最基本的氣,有的孩子生下來的發育的緩慢,各臟腑功能比較弱,就是因為孩子先天的氣不足。而這個氣就和孩子出生時父母的身體狀況有關,所以,我們國家一直不提倡大齡生育,是因為隨年齡增長,體質變差,生出來的孩子抵抗力會差。
2、 宗氣
宗氣是指集聚在胸中的氣,由肺吸入的空氣和脾胃生化的水谷精氣結合而成。宗氣通過心肺功能,輸布到全身,宗氣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和肺有關,比如呼吸、聲音、嗅覺。我們常聽到,有些女孩兒說話的聲音像蚊子發出的嗡嗡聲,這就是中氣不足的表現。同樣,對於那些嗓門特別大的人,我們一定都會說中氣很足。
二是和心有關,比如心臟搏動的強弱或者節律是否正常。
3、中氣
中氣指的就是「脾胃之氣」。脾胃消化水谷精微產生中氣。中氣又反過來維持脾胃的正常功能。中氣足,脾胃功能才強。中氣不足,或者中氣下陷,就會出現好多脾胃問題。比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氣虛、胃下垂,脫肛等問題。子宮脫垂也屬於中氣不足。
4、 營氣
我們常常聽醫生說「營衛不和」,「 營血不足」,那到底「營」是指什麼呢?
營氣就是和血一起行於脈中的氣。它是由水谷精華部分所化生。在血脈里,和血一起運行於人體的全身。所以叫做營血。因為她和血如影隨形,因此營血氣不足就會血虛。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唇甲無色、月經量少,閉經等情況。
營氣因為在血脈中,在身體裡面,所以屬性為陰。
5、 衛氣
衛氣生於水谷,源於脾胃,在人體上下左右流竄,處在皮膚和肌肉之間,他就像一道護衛,保護機體免受外邪的干擾,同時營養肌膚和毛髮,另外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開和毛孔。衛氣依靠毛孔的開合調解身體的溫度,當身體很熱時,就會打開毛孔,讓熱氣隨著汗液排出,當身體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時,衛氣又將毛孔關閉以抵擋寒邪。
衛氣和營氣,一個在血脈里,一個在血脈外。人的人體的體溫是否正常,完全看營衛兩氣是否調和。所以一般感冒發燒了,中醫都會說營衛不和,意思就是衛氣已經不能很好的開合毛孔調節營氣的溫度了。
衛氣在血脈外,在體表,因此屬性為陽,這就是衛陽營陰的由來。
6、 五臟之氣
五臟就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都有自己的氣,謂「臟氣」,每個臟氣都負責自己臟腑功能的調節。要是臟氣壞了,功能就會失調,發生病變。
了解了這些以後,你一定會發現,所有的氣除了先天以外,後天全部靠水谷精微來生化。都靠脾胃之氣來供給。所以,脾胃是根本,是人們所有氣的來源,保護好脾胃,不是為了能吃能喝,而是為了有氣。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