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為什麼我每天拉7回 做腸鏡卻沒事?

2020年01月23日 10:49 簡體 正體   評論»

為什麼有的人每天七八次,做任何檢查卻都沒有問題呢?他真的就是沒病嗎?貓媽最近就遇到了這樣一個病人,他從去年因意外摔傷腿後,就有了個怪毛病,只要出門就想找廁所,一天要排大便7-8次,而且有非常明顯的里急後重感,稍微有一點來不及都有可能拉到褲子上,加上他的腿又不能正常行走,這使他非常的痛苦,後來甚至不願意出門。拉肚子拉了快1年,自己也吃了很多葯,很多偏方,都是前兩天管用,後來就沒用了。他實在受不了,於是來到醫院做檢查。可是一圈檢查下來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他感到更加的憂慮,覺得自己得了什麼不治之症。其實他這只是腹瀉型的腸易激綜合征。並不會影響的全身健康,但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

在給大家講這個疾病以前,先給大家講講腹瀉的定義,以及腹瀉發生的原理。

腹瀉的定義

腹瀉是指次數增多(大於3次/日),量增加(大於200g/天),糞質稀薄(含水量>85%)。腹瀉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病史短於三周者為急性腹瀉,超過三周或長期反覆發作者為

腹瀉的發病機制

正常人每日三餐後,有9L液體進入胃腸道。每日通過小腸吸收5-8L,約有1-2L液體進入結腸,而結腸每日有吸收3-5L水分的能力。因此每日糞便中水分僅約100到200毫升。在病理狀態下進入結腸的液體量超過結腸的吸收能力或(和)結腸的吸收容量減少時便會產生腹瀉

腹瀉病人上廁所

結合上述患者的,輔助檢查的結果,咱們可以考慮他是腸易激綜合征伴有慢性腹瀉者。下面就來看看腸易激綜合征究竟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簡稱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而無器質性病變的常見功能性腸病。臨床上根據排便特點和糞便的性狀可以分為腹瀉型、型和混合型,西方國家便秘型多見,我國則以腹瀉型為主。

它起病隱匿,可出現在重大變故後,精神緊張時,癥狀反覆發作,病程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但不影響你的全身健康狀況。精神,飲食等因素常誘發複發或加重。最重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或者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腹痛可在排便後自行緩解。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腸易激綜合征的表現,比如高考時,面試時緊張到肚子疼,想上廁所,但大多數人只是有一過性的癥狀,放鬆心情後,癥狀也就自行消失了。

焦慮的人

為什麼會患上腸易激綜合征呢?

它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和多種發病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1.胃腸動力學異常:結腸電生理學研究顯示,IBS以便秘為主者3次/分鐘的慢波頻率明顯增加。腹瀉型的IBS高幅收縮波明顯增加;2.內臟感覺異常:有研究表明IBS患者充氣疼痛閾值明顯低於對照組;3.腸道感染治癒後,其發病性與應用抗生素有一定相關性。4.胃腸激素:研究發現某些胃腸道肽類激素可能與IBS相關。5.精神心理障礙:大量研究表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鬱積分高於正常人。上面貓媽說的那個病人就有很明顯的誘因,意外導致腿部受傷,行動不便,丟了工作,每天只能還需要人照顧,心理落差極大。屬於精神心理障礙的類型,後來經過治療,大便次數減少了一半,但腹痛癥狀緩解不明顯,貓媽後來建議他轉到精神科專科醫院進行治療。但患者目前並沒有聽從貓媽的意見。

因腹瀉癥狀困擾的人

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既然貓媽你說了,這個病做什麼檢查都是正常的,那要怎麼診斷啊?IBS確實難以診斷,主要靠病史,需要除外一切可能的器質性疾病。接著用到羅馬Ⅲ診斷標準:1.病程6個月以上且近3個月來持續存在腹痛或腹部不適並伴有一下特點中至少2項:①癥狀在排便後改善;②癥狀發生伴隨排便次數改變;③癥狀發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2.以下癥狀不是診斷必須,但屬常見癥狀,這些癥狀越多越支持診斷:①排便頻率異常(每天>3次或者每周<3次);②糞便性狀異常(塊狀或稀水樣);③糞便排出過程異常(費力,急迫感,排便不盡感);④粘液便;⑤胃腸脹氣或者腹部膨脹感。3.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

對於有警報癥狀的患者不應輕易診斷IBS,警報癥狀包括:體重下降、持續腹瀉、糞便帶血、、低熱等,同時50歲以上的新發癥狀者需要高度警惕器質性疾病。

腹脹腹痛

IBS的治療

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患者顧慮,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可應用解痙止痛,抗抑鬱葯,腸道微生態製劑等藥物改善癥狀,同時結合飲食調整、心理行為療法,發現促發因素並設法去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誘發因素。

心理疏導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貓媽說消化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