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次豆腐 心臟病風險降18%
豆腐有「中國第一菜」的美譽,它的發明是中國食品史上的一項創舉。「豆腐得味,遠勝燕窩」,說的就是它,不僅白嫩可口,更有出色的保健功效。所以,中國不論男女老少、東西南北、民族宗教,幾乎人人都愛吃豆腐。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新研究又給了我們一個常吃豆腐的理由——護心。
研究人員共納入3項研究數據,分別為「護士健康研究」中74241名女性、「護士健康研究II」中94233名女性和「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的42226名男性,且受試者在研究開始前均無心血管病和癌症。受試者每隔2~4年填寫一份飲食問卷,研究人員通過問卷和健康飲食指數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24.1%的受試者每周吃一份以上豆腐;與幾乎不吃豆腐的人相比,平均每周至少吃1次豆腐(150克以上,約半盒嫩豆腐)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8%,且在停經前或未服用雌激素的更年期女性身上更明顯。研究人員認為,豆腐有保護冠狀動脈的作用,很可能和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有關。因此,建議大家平時可常吃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比如豆腐、毛豆等,有助保護心臟。
中國註冊營養師戴民慧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豆腐富含蛋白質,素有「植物肉」的美譽,但它的脂肪含量比大多數動物肉低,其中80%為不飽和脂肪酸,可預防心腦血管病,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等。豆腐還有很多優質營養素,如大豆異黃酮,有抗氧化、防衰老功效,還可預防心血管病及乳腺癌等;卵磷脂可增強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大豆低聚糖,有益腸胃健康。此外,豆腐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豆腐雖好,也要注意食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日堅果、豆製品攝入量為25~35克,換算成豆腐,每天可吃南豆腐(嫩豆腐)150克,北豆腐(硬豆腐)80克左右。過量食用,有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誘發痛風發作、增加腎臟負擔等。烹飪方式建議多選擇燉蒸,少煎炸,以免攝入過多油脂。豆腐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種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烹飪時建議搭配魚類、蛋類、肉類等富含蛋氨酸的食材,比如魚頭豆腐、肉末豆腐等,素食主義者可搭配芝麻、海藻、綠葉蔬菜一起吃,使必需氨基酸的配比趨於合理,有利豆腐中的蛋白質被充分吸收利用。另外,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能使人體內碘的排泄過盛,故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建議吃豆腐時搭配一些含碘豐富的食材,比如海帶。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