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動脈硬化怎麼讓血管變軟?向日本和法國人學3個撇步降低膽固醇

2020年09月15日 11:06 簡體 正體   評論»

動脈硬化:怎麼讓他變軟,參考

因動脈硬化而發病的狹心症、等冠狀動脈疾病,以及腦梗塞、腦等腦疾病、閉鎖性動脈硬化症等,統稱為動脈硬化疾病。

動脈硬化指的是,動脈血管壁失去彈性變硬的情況,常見的發病原因是,進入血管內膜中,形成粥狀的粥狀硬化斑塊(plaque),導致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動脈粥狀硬化若持續發展,會讓血管內側越來越狹隘,導致血液流動不順。

若同時擁有像是吸菸、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還有年紀大、肥胖、、高血脂症、等多項危險因子,就非常容易發病。

動脈硬化的癥狀與誘發病症

粥狀硬化發生的地方包含大動脈、腦動脈、圍繞心臟的冠狀動脈、腎動脈開口或近端、股動脈等大、中動脈。

主要誘發出的病症,會因動脈硬化的發病位置不同而有差異,像是頸動脈或腦動脈硬化的話,會引起腦梗塞、冠狀動脈硬化引起冠狀動脈疾病、腹部大動脈硬化,引起動脈瘤或剝離性動脈瘤等。

另外,下肢動脈硬化,是造成間歇性跛行的原因之一,腎動脈硬化則會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和缺血性腎臟病。

動脈硬化的營養治療

為了抑止動脈硬化發生,進行營養治療的目的在於安定血壓、總膽固醇值並抑制血液凝固。營養治療重點如下:1.適量飲酒。

2.改善肥胖狀況(體重管理)。

3.控制鹽分攝取。

4.積極補充鉀質(黃綠色蔬菜、水果)。

5.控制膽固醇量。

6.攝取大豆蛋白質和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7.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加上改善運動不足、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還有不累積壓力跟疲勞等,都是改善的重點之一。

喜歡吃肉的歐美人比較容易動脈硬化?其實並不然。總膽固醇值是歐美最低,缺血性心臟病的罹病率也不算高。

其他動脈硬化疾病的營養治療

營養治療重點除了以動脈硬化的重點為基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治療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癥狀時,有時會服用抗凝血劑華法林。此時,富含有凝血作用的維生素K的黃綠色蔬菜,攝取量要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並禁食綠藻、納豆。

狹心症、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臟病,要留意鈣和鎂的攝取。

因心臟衰竭等疾病,導致浮腫或肺積水時,要限制水分攝取。

此外,若並有糖尿病癥狀時,也要確實的進行血糖控制。

日本和法國的飲食小事

日本人自古以來比起肉類更常攝取黃豆、海鮮類,海鮮類里含有較多能減少中性脂肪的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屬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一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可抑制動脈硬化發展。從脂質管理方面來看,採取傳統日本飲食是相當有益的。

另一方面,喜歡吃肉類的歐美人難道就比較容易罹患動脈硬化嗎?其實並不然。

以法國人為例,他們很喜歡吃奶油,總脂肪攝取量確實也很多,但是總膽固醇值卻是歐美最低的,缺血性心臟疾病的罹病率也不算高。這是因為他們烹調時使用的橄欖油里含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以及紅酒里的苯酚化合物作用造成的。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早安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