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降壓媲美降壓藥?適量運動對多種疾病有益

2020年09月27日 9:58 簡體 正體   評論»

公元前600年,一位印度醫生Susruta第一次將每天運動作為治病處方。

公元前460—370年希波克拉底指出,飲食和運動同等重要,首次為一位「大吃大喝」的病人處方了運動。

貝納迪諾·拉馬齊尼號稱是職業醫學之父,他指出,與長期從事久坐不動的工作者(如裁縫)相比,郵遞員通常更健康。

如今,運動已被證明可預防超過35種慢性,並且可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生和死亡。

缺乏活動是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因素之一。身體活動不足可促成6%的、7%的2型和9%的過早死亡。

規律的身體活動還可以預防某些類別的癌症,如乳腺癌、和胰腺癌。還可降低骨質疏鬆、、焦慮和抑鬱的發生率。

能量消耗常用身體活動的代謝當量(MET)表示。1個MET是休息時的能量消耗,等於每千克每分鐘3.5毫升的峰值耗氧量。

中等強度運動定義為能量消耗為3—5.9 MET。高強度活動定義為大於等於6MET。

目前的指南建議每周身體活動量是7.5 MET*h/w。中國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鐘的輕中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

很多人雖然堅持了中等或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但仍然可能有長時間的久坐不動。久坐不動是殺手,也需要改變。

少動比不動強,即使是簡單的站立,也可能降低死亡風險。在身體活動量較低的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增加,死亡風險也會明顯降低。

運動對心血管的益處主要是可糾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肥胖。

另外,常鍛煉的人生活方式也較健康,如不吸煙。有研究發現,運動可有效地減少男性和女性的煙癮。

運動降壓媲美

運動的降壓效應可維持24小時。

相關研究表明,規律有氧運動可將血壓降低3—7毫米汞柱,最高可達15毫米汞柱。

降壓主要歸因於一氧化氮介導的內皮功能的改善,和全身血管阻力的舒張,降低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

對於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6—7毫米汞柱,即能降低20%—30%心血管風險。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建議,有高血壓或正常高值血壓者,需要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或150分鐘高強度運動。

運動能調脂,但幅度較小

不論血脂正常不正常,有氧運動都有助於調脂,包括升高好膽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儘管改善的幅度較小。

據估計,為提高好膽固醇水平,最低運動量為每周900千卡的能量消耗或120分鐘的運動。

運動聯合飲食,或運動聯合他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高強度、大運動量組在不影響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情況下,可降低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好膽固醇水平。

運動可防糖尿病

經常運動可降低25%—40%的2型糖尿病風險,可降低糖化血紅蛋白0.5%—0.7%。

一次低強度的身體活動就會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骨骼肌對脂肪酸的吸收。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和運動強度的增加,效果會更加明顯。

對於糖尿病高危人群,坐久了花5分鐘走走或站站就有獲益。

因此,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對於久坐不動的人,應間歇進行輕度身體活動。

當前指南推薦,糖尿病患者應該接受包括有氧運動和阻抗運動,以改善胰島素代謝,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

運動甩肉很難

吃動不平衡,就會長肉,運動還是減肥的一個重要環節。

長期堅持運動或可使腹部脂肪減少更多。

但高強度或低強度的運動都只與較小的體重減輕(約1.5千克)有關。即使運動期間少吃,運動對減肥的作用仍然有限。

冠心病:運動要適度

定期鍛煉可降低14%的心梗風險。而身體活動不足占急性心梗歸因風險的12%。

後,運動訓練可改善射血分數和左心室容積,急性期後1周至3個月開始運動康復獲益最大。

有氧運動作為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術(包括支架和搭橋)後患者心臟康復的一部分,可降低26%的心血管病死亡,減少18%的住院。

對於冠心病患者,運動可延緩冠心病進展,消退冠狀動脈斑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還可改善冠狀動脈側支循環,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重塑,進而降低心梗風險,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

但有研究發現,對於冠心病患者,高水平的身體活動可能有害。因此,對於那些進行高強度運動的冠心病患者,應進行全面評估,以排除心肌缺血、左心室功能障礙和運動相關

運動對舒張性心衰獲益更大

與不活動者相比,規律活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者心衰風險降低10%,達到推薦水平的兩倍和四倍者,風險分別降低19%和35%。

對於已確診的心力衰竭患者,體力活動不足可導致全因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一倍。

此外有研究顯示,運動對於舒張性的心衰患者要比收縮性心衰更為受益。

目前,很多心衰指南均推薦,心衰患者進行適當的心肺運動訓練。未來有希望,很多國家為這些患者制定專門的運動訓練計劃。

長期大量運動增加房顫風險

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而規律運動有助於既降低房顫風險,比如對於65歲及以上者,中等強度的運動可降低44%的心衰風險。

不過長期大量耐力訓練或會抵消運動對房顫的預防作用。

對於房顫患者而言,只要心率控制好,運動是安全的,而且有助於改善房顫相關癥狀、運動耐力及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運動或許還能減輕房顫負荷,減少房顫複發,不過還需更多研究明確房顫患者適宜的運動方案,以及運動對房顫患者硬終點的影響。

運動也是過猶不及?

有研究顯示,超過12MET的運動量,運動獲益遞減。而規律進行3—5倍目前指南推薦的運動水平,預防心血管病最理想。

但對終身從事耐力運動員進行的小型研究顯示,幾乎每5名優秀男子運動員中就有1名存在冠狀動脈鈣化,而大約每10名優秀男子運動員中就有1名存在心肌纖維化。

再加上房顫患病率的增加,有一種可能性是,終身高強度運動的壓力可能會對一些男性運動員有害,但優秀女運動員中還沒有類似報道。

今後有必要開展更大規模研究明確,運動極限與冠脈鈣化及心血管死亡的關係。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搜狐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