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腹痛 因診斷不明陷入困境 從基礎做起 再問病史 終覓得「破案」希望

2020年10月24日 9:36 簡體 正體   評論»

是臨床常見的急診之一。引起腹痛原因眾多複雜,有時想及時明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不久我院遇到的一例腹痛病例,經過主管醫師認真排查,能做的相關檢查都做了,經過多次會診和全院總會診,診斷還是不明,一時陷入困境。

是一位女性,64歲。因「腹痛3天」入院。入院前3天出現右下腹部劇烈痛,持續1小時左右後自行緩解,未予特殊處理。此後有多次發作,程度劇烈,發作時會在床上打滾,伴背部、頭部疼痛等。急送來我院就診,急診全腹部CT未見明顯異常。門診擬「腹痛待查「收治入院。患者精神尚可,食慾正常,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體重無明顯增減。既住史沒有其它慢性疾病。

入院時,體溫36.5度,脈搏90次/分,呼吸17次/分,血壓154/76毫米汞柱。神志清,精神可,皮膚淋巴結、胸腹部等體格檢查都沒有發現異常,肛門直腸指檢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全腹部CT(2020年07月19日)沒有發現有問題。

血常規、血D-二聚體正常,肌鈣蛋白正常、血澱粉酶……都正常。

入院後,腹痛不發作時,一般情況很好,如同正常一樣,也沒有發熱等異常。一旦腹痛發作時,痛苦非常劇烈,有時可以用撕心裂肺,似乎肝膽都要俱裂來形容,同時伴有明顯,血壓高等。患者家人很著急,希望儘快查清原因,醫師更是忐忑不安,想了各種辦法,相關的檢查都做了,就是找不到原因。發作過後又恢復原狀,如常人一樣,沒有其它任何異常。

這樣慘景,過一二天出現一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組織全院專家總會診。

全院專家經過認真討論,一時也找不出明確的答案,提出很多猜想,包括:嗜鉻細胞瘤、腹型、腹型過敏型紫瘢等等,又做了大量相關檢查,始終找不到原因。

最後考慮異位嗜鉻細胞瘤可能,轉入心血管監護病房,進一步排除內分泌性疾病引起腹痛、頭痛和

趕緊又做了內分泌相關檢查,還做了PET等,花了幾萬元錢,還是沒有結果。

由於情況比較特殊,主管領導叫我去看一下,希望能儘快明確診斷。

到了患者所住的病房,認識閱讀了患者住院前前後後病史記錄,覺得還是理不清頭緒,與其它專家一樣,說不出所以然來。面對這種情況,還得從基礎做起,先理順診斷思路。

為了更好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到患者床邊,重新問了病史。經過耐心交談,終於問清了患者第一次腹痛發作前後情況。

患者發病前,如健康人一樣,沒有任何不適,晚飯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到了晚上八點多,打算洗澡後去休息,就站起來。當走進衛生間時,出現了右下腹痛,疼痛非常劇烈,就趕緊去了當地基層衛生院就診,查了血常規、血D-二聚體正常,尿常規發現有紅細胞二個加,做了B超等檢查,沒有什麼異常,沒有經過特殊處理,自行緩解。在接下去三天中,類似情況發生了三次,家人擔心有什麼嚴重疾病漏診,就來我院就診。患者沒有發熱,也沒有皮疹等,家庭非常和睦。

從以上這些看似非常有限的信息中,我當時就感到「」有了希望。如果是你,這時會想到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腹痛?或許你會覺得,沒那麼簡單吧,告訴你,這是真的,就是這麼小小一個細節對「破案」起很大的作用!

接著又詢問了過往病史,患者六年前曾有輸尿管史,在本院做過體外碎石治療。六年前的病史,又進一步證實了我的猜測,這次的腹痛原因應該也是泌尿繫結石所為,理由是:1、患者是突然起病,腹痛劇烈,但不痛時完全像個健康人;2、第一次尿常規發現紅細胞二個加;3、患者疼痛發作時,癥狀非常嚴重,但沒有腹部壓痛等任何體征,疼痛程度與體征不匹配。這些都提示是泌尿繫結石可能。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得從最底層思維邏輯來說明問題。

診斷任何一種疾病必須從基礎做起。問好病史始終是最重要的,其中起病方式尤為重要。我在急診醫師值班日誌有關章節中,總結過,腹痛一定要問清四個內容:1、有沒有發熱,發熱在前還是腹痛後發熱;2、起病方式;3、腹部的部位;4、疼痛的性質。

其中起病的方式容易忽視,但對疾病診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突然出現的腹痛應該考慮血管堵塞、血管破裂、梗阻性疾病或臟器扭轉等疾病;腹痛癥狀明顯,但體征不明顯,最有可能又是腸系膜動脈栓塞或,反覆發作的應想到是泌尿系統結石,因腸系膜動脈栓塞雖然同樣是突然出現腹痛,體征也不明顯,但後者是進行性加重,不可能有間隔期。

當我提出這個想法,有不同的意見。

一、腹痛CT沒有發現有結石,如果第一次腹痛是結石,那後來CT沒有發現有結石,腹痛後結石排出了,所以CT不能發現結石是可以解釋的,但入院後反覆發作腹痛,怎麼解釋?第二、患者血壓高頭痛又怎麼解釋?影像科認為,腹部CT確實沒有發現有泌尿繫結石,也不好解釋。

經過討論,我堅持應該複查腹部CT,而且必須要一毫米薄掃,(因為常規掃描怕小的結石會漏診),我的堅持最後有了結果,發現有泌尿繫結石。

沒想到患者先期花了幾萬元的檢查費,還是診斷不明,多問了幾句起病情況就解決了診斷的困境。

這個案病例告訴了我們什麼?

1、診斷任何一種疾病必須從基礎做起。問好病史是一個臨床醫師綜合素質的體現。

2、臨床醫師需要有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外,更需要有底層的思維邏輯,要有哲學科學觀。

3、感受疾病的細節很重要。患者第一次發病是在看完電視後,走到衛生間準備洗澡時,出現劇烈腹痛。這不正是告訴我們:患者起病的方式——突然出現腹痛。患者是不會告訴醫師自己是突然起病的,而作為醫師必須去自己感受,而這種感受往往會被忽視。

行醫難,多歧路,今安在?只要從基礎做起,從底層的邏輯思維去思考問題,感受疾病的細節,終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V2ray機場-安全可靠經濟 高速無限流量翻牆服務
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醫師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