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細糧、紅肉和甜飲料 當心身體發炎

2020年11月21日 10:54 簡體 正體   評論»

中國康生活方式預防心代謝疾病指南指出,不健康飲食是造成我國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2017年,我國約263萬心血管病死亡歸因於膳食因素。近期,《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發表的由美國哈佛大學開展的一項研究從炎症的角度,進一步為這些合理的膳食模式提供了證據。

常吃促炎心血管病風險增加

該研究分析了近20萬沒有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美國居民,每4年隨訪一次。研究人員根據一種基於食物的經驗性飲食炎症模式評分(根據受試者血漿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2、C反應蛋白3種全身炎症生物標誌物水平預先設定,很少受營養補充劑影響),評估各種食物的致炎作用,評分較低視為抗炎食物,評分較高則為促炎食物。

根據評分,綠葉蔬菜(菠菜、捲心菜、生菜、苦菊等)、黃色蔬菜(南瓜、黃色辣椒、豆類、胡蘿蔔等)、全穀物(小麥、燕麥、黑麥、蕎麥、小米等)、水果、咖啡、茶、紅酒等食物是抗炎食物。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抗炎物質,包括維生素、類胡蘿蔔素、黃酮類物質、膳食纖維。而細糧、、加工肉、動物內臟、含糖等是促炎食物。

匯總分析顯示,校正抗炎藥物的應用和心血管危險因素後,與經常吃抗炎食物的人相比,經常吃促炎食物的人,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分別增加38%、46%、28%。在不同隊列、不同性別以及進一步校正其他飲食質量指標後,促炎食物與心血管病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仍存在。

健康飲食能控制慢性炎症

進一步分析顯示,評分較高的人血液中促炎生物標誌物水平明顯升高,脂聯素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總膽固醇水平也略降低。研究者指出,炎症在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該研究表明,健康飲食模式可能通過控制慢性炎症,來降低心血管病發生風險。少吃促炎食物,可預防心血管病。

歐洲協會曾發布聲明指出,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一種炎症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飲食習慣會影響全身炎症水平。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徐格林等進行的研究發現,食物炎症指數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部斑塊易損性有關。研究者指出,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應該注意調整飲食模式,以降低食物炎症指數,預防腦卒中的發生。食物炎症指數高,還與2型、不利於健康的脂蛋白以及代謝綜合征有關,而這些均可能損害斑塊的穩定結構。

手無縛雞之力,是一個人肌肉力量衰減的表現,而肌力衰減會增加心臟代謝疾病風險、死亡風險。天津醫科大學牛凱軍等進行的研究表明,多吃甜食或動物食品者握力小,而堅持健康的飲食方式,讓人更有勁兒。研究者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慢性低水平炎症和氧化應激可加速骨骼肌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分解,降低肌肉強度。而健康飲食模式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食物科學搭配更健康

我國推薦「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建議食物品種多樣,以穀類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類和大豆,適量魚、禽、蛋、瘦肉,減少鹽和油,限制糖和酒,經常飲茶。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建議,飲食應粗細搭配,常吃雜糧、雜豆,如小米、玉米、燕麥、紅小豆、綠豆、芸豆等。建議每天攝入新鮮蔬菜300~500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9)》指出,穀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但要注意,大米和白面不要吃得過於精細,因為麥麩和穀皮中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流失。我國成年每人每天推薦吃穀類食物5~8兩為宜。蔬菜和水果能量低,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成年每人每天推薦吃蔬菜6兩~1斤,水果4~8兩,並注意增加薯類食物。

V2ray翻牆服務-安全可靠經濟高速無限流量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保健時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