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真相:頭痛並不是大腦痛 顱周組織引起頭痛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可能經歷過頭痛,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我們為什麼會頭痛呢?
頭痛(headache)在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頭顱上半部分的疼痛,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凸連線以上的疼痛。
在英國有統計數字顯示:有85%的人口在一年內最少會邂逅一次頭痛,且38%的成年人將會在兩周內再次遭遇頭痛。
典型的頭痛部位
頭部外傷後、發熱後會引起頭痛,這很容易讓人理解,也能接受。但是有些人是不明原因的頭痛,甚至發作很頻繁,那麼他們會想:「是不是大腦長腫瘤了或腦出血了」?
這困擾很多人,甚至為了這專門查頭CT和頭MRI,且反覆查,嚴重的會出現焦慮症狀。
真的是這樣嗎?
頭痛與腦腫瘤的關係
頭痛的分類
繼發性頭痛:頭外傷、顱內感染、顱內腫瘤、腦出血等。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頭痛癥狀:發熱、癲癇大發作之後、鼻竇炎、青光眼等。
特發性頭痛:通常是由影響頭頸部痛覺結構的腦膜、血管、肌肉、骨膜等病變導致,例如緊張性頭痛、偏頭痛和頸源性頭痛。
其實我們平常的頭痛大部分屬於原發性頭暈,也就是說沒有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頭痛。
我們的大腦並沒有痛覺纖維,頭痛並不是我們的大腦痛,而是顱周組織的感覺異常導致。
有些頭痛是一過性的,休息一會便會自行消失,不留下後遺症;而有些頭痛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則會對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通過頭痛部位找頭痛病因
頭痛的產生部位
顱內痛覺敏感結構:靜脈竇、腦膜動脈、硬腦膜、三叉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頸內動脈近端部分、Willis環、腦幹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
顱外痛覺敏感結構:顱骨骨膜、頭皮、皮下組織、帽狀腱膜、頭部肌肉、顱外動脈(顳淺動脈或枕動脈)、頸部肌肉、2或3頸神經、眼睛、耳朵、牙齒、鼻竇、口咽部和鼻腔粘膜等。
V2ray翻牆服務-安全可靠經濟高速無限流量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魏向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