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按「時」吃藥?九類常見葯都有最佳服用時間
「按時吃藥」、「一日三次」、「飯後服用」,這樣的服藥醫囑我們都聽過,或在藥品說明書上看過,但服對的人很少,可能有些人要說了,葯只要吃了就行嘛,哪有這麼多講究。
你還別說,吃藥真沒那麼簡單,你以為醫生為啥要特彆強調吃藥時間,吃多少怎麼吃?可都是為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藥效,又盡量減少藥物副作用而設定的。
養生君今天就來科普一下各類「服藥須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讀懂服藥時間,真正做到按時吃藥。
第一類:服藥時段
空腹服用:一般指清晨在睡醒後空腹的情況下服藥;
飯前服用:餐前15-30分鐘服用;
飯中服用:吃飯期間服用;
飯後服用:用餐後15-30分鐘服用;
睡前服用:睡覺前15至30分鐘服用。
必要時服用:主要指有癥狀時立即服用,一般用於發熱、疼痛時服用以減輕癥狀,但如無對應癥狀情況下服藥,不但沒有治療效果還會產生依賴性及不良反應。
第二類:服藥頻次
每天一次:通常會被醫生在藥名後標註「Qd」,這是拉丁語對「每天一次」的簡稱,表示該藥物能夠在體內維持24小時左右的療效,在一天內的某個固定時間點吃藥,並保持每天都在同一時間服藥。
每天兩次:簡寫為「Bid」,表示該藥物能維持12個小時的療效,正確的吃法是每隔12小時服用一次,比如你習慣早上8點吃第一次葯,第二次最好在晚上八點服用,特殊情況除外。
每天三次:簡寫為「Tid」,表示該藥物能維持8個小時的療效,正確的吃法是每間隔8個小時服用一次,比如早上7點吃第一次葯,下午3點吃第二次,晚上11點吃第三次。
這也是最為普遍的一個用藥誤區,常被當作「隨三餐服藥」,就是每餐進食後服用,這樣會使白天的血葯濃度過高,毒副作用增加,而夜間藥效又不夠。
9類常見藥物的最佳服用時間
除了服藥時段和服藥頻次,一些藥物自身也有最佳服用時間,下面養生君為大家列舉一些常用藥物。
降糖葯:清晨4-5點。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對胰島素最敏感,此時注射胰島素用量小,效果好;心臟病患者對洋地黃、地高辛和西地蘭等藥物,也是凌晨最為敏感,此時服藥,療效倍增;不過,此時服藥應適當減少劑量,以防中毒。
激素類葯:早晨7點。人體對激素類葯的反應也有時間節律,由於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點左右,所以激素類葯在晨間7點服用效果好。
利尿葯:早晨7點。利尿劑在體內發揮藥效,與腎功能和血液動力學等因素密切相關,如雙氫克尿噻,早晨7點服藥比其他時間服用的副作用小。
降壓物:早上9-11點。醫學研究發現,血壓在上午9-11點為高峰值,夜間入睡後則下降到最低點,所以高血壓患者一般只需白天服藥,宜上午用藥。
關節炎葯:中午12點。骨關節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容易感覺疼痛,正確服用消炎鎮痛葯,可以保證當人體感覺最疼痛時,藥物在血液中濃度最高。
這類藥物通常要經過7~8個小時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因此中午12點時服用效果最好。
平喘葯:下午3-4點。人體的生物鐘會在夜晚自動減少激素分泌,因此哮喘癥狀通常會在夜間加劇,這個時段服藥,有助於次日凌晨3~4點預防哮喘發作。
降膽固醇葯:晚上7點-9點。由於人體內的膽固醇和其他血脂的產生在晚上會增加,因此降膽固醇葯在夜間服用效果最好。
補血劑:晚上8點。葡萄糖酸亞鐵、硫酸亞鐵等補血劑,晚上8點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8點要高很多,且可延長療效3-4倍。
胃潰瘍葯:晚上10點。研究表明,胃酸白天會變化,使潰瘍癥狀在深夜和清晨比較厲害,所以治潰瘍的藥物宜在晚間服用。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養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