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致癌已經被證實?西藥降壓是大騙局?別再被忽悠了
今年60歲的徐阿姨已經有5年的高血壓史了,自從被診斷為高血壓之後,一直都有遵醫囑服藥,血壓也控制得很好。
結果前幾天,徐阿姨在廣場舞群里看到了一則新聞,說是「普利類降壓葯的致癌作用已被證實,多款降壓藥被召回!」,提醒大家不要再繼續吃了。
徐阿姨正在服用的降壓藥正好是普利類的降壓藥,看到消息的徐阿姨立馬就慌了,問了問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大家都叫她趕緊把葯給扔了,不然到時患癌症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回到家後的徐阿姨,立馬就把上周剛開的幾盒葯給扔了,重新找醫生開了另一種降壓藥。
雖然醫生一直強調說降壓藥不會致癌,但徐阿姨心裡還是有點擔心,畢竟消息不是空穴來風的,聽說是國外某權威期刊發布的一項研究,應該不會有錯的。
一、降壓藥致癌?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降壓藥致癌」的說法還要追溯到2018年,發表在英國頭部期刊《BMJ》上的一篇論文,基本結論是:與沙坦類降壓藥相比,普利類藥物使用時間超過5年,肺癌發生率高達14%。
事實上,研究發表時,並沒有引起醫學界多大關注,因為專業人士認為意義不大,沒有證實「普利類」藥物可誘發肺癌。
但在文章發表後,一些媒體卻咬文嚼字,把其炒作成」普利類」可致癌,導致不少正在服用「普利類」降壓藥的患者引起恐慌,事實到底如何呢?
對於「普利類」藥物的爭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胡大一主任曾表示,該文章並無直接證據證明藥物「致癌」,相反高血壓患者因虛假信息不敢用或停葯,反而會陷入無葯可用的死胡同。
最近,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研究,再次證實了:降壓藥無致癌風險。
本次研究搜集了1966年——2019年的相關隨機對照數據,覆蓋26餘萬名受試者,結果發現,與其他對照藥物相比,各類降壓藥均沒有額外的癌症風險。
降壓藥的作用就是控制血壓穩定,讓血壓保持恆定狀態。高血壓屬於慢性病,無法根治,只能控制,若是隨意停葯降壓藥,很容易導致血壓因「無束縛」再次波動,反而會對心、腦、腎等器官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傷。
二、這3種降壓藥已被淘汰,你還在吃嗎?
比起關注「降壓藥致癌」,高血壓患者更應該關注「被淘汰的降壓藥」,不重視病情,不注意用藥,都會給血管埋下「隱患」。
1、硝苯地平片
此葯半衰期短,持續時間短,難以實現24小時有效覆蓋,降壓幅度和速度難以掌控,容易造成嚴重後果。
2、復方羅布麻片
此葯為中西藥結合的復方製劑,其中的雙肼屈嗪有血管擴張的作用,患者易產生反射性交感興奮、心率加快,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狼瘡樣皮膚病變,因此不推薦使用。
3、利血平
利血平會促進胃酸分泌、抑制中樞神經及損耗交感神經末梢兒茶酚胺,容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故不推薦使用。
三、你想知道的幾個問題,答案來了!
關於降壓藥的疑惑,由於缺乏相關知識,不少人容易陷入誤區。下面小九就給大家盤點解惑,以防陷入騙局。
降壓藥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
一般血壓波動常發生在6:00-10:00及16:00-20:00,對於每日服用一次的降壓藥,建議在清晨7點左右服用。
對於每日需服用兩次的降壓藥,則選擇在清晨7點及下午4點比較好。
需要注意的是,應避開睡前服用,防止血壓過低,引起併發症。
降壓藥吃得越多越好嗎?
血壓降得太低同樣會對心血管不利,老年人血壓過低,腦、心臟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亞於高血壓。因此服用降壓藥不是越多效果越好,應該遵循醫囑,按量服用。
降壓藥有依賴性,吃了就不能停?
高血壓需要長期控制,但這不代表藥物就有「上癮性」。對於大部分高血壓患者而言,一旦停葯,控壓效果不佳,甚至會產生危險,這就導致讓人產生「依賴性」的錯覺。
對於輕度高血壓患者,如果治療得早,控制得當,其實也無需長期服藥。這是由於血壓本身的特點決定,不是降壓藥的問題。
當然,降壓藥對於血壓控制只是輔助作用,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不僅要按時按量服藥,還要注意飲食、作息、生活節奏等多方面的改善。此外,還要經常監測血壓,將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