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幺女性身高平均低於男性?
估計大家都發現了,無論是什麼族群,抑或是國內還是國外,女性身高平均低於男性,雖然已經習慣了男女身高的差異,不過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男女身高會有差異呢?這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今天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說這個問題!
01,和身高有關兩個結論
1,腰臀比:腰臀比決定了直立行走哺乳動物的重心位置,腰臀比越小意味著重心越低,從而總體上影響女性身高(青春期後女性總體低於男性)
2,生殖選擇:女性傾向於選擇更高的男性,男性傾向於低的女性。這樣會引起繁殖成功率的改變。
下面引用文獻內容來為大家解惑
02,腰臀比
腰臀比(WHR)是腰圍和臀圍的比值,正常男性女性的腰臀比分別是
女性小於0.8,男性小於0.9(DGSP: S1- Leitlinie Vorsorgeuntersuchung im Sport.2007)
也就是說女性腰臀比小於男性,換句話說,女性的臀部要大於男性(相對)。這主要是為了懷孕而引起的脂肪堆積以及骨盆增長導致的(CL Ogden2004)。
這個相信很多人都學過初中生物,青春期發育是男女體型變化最大的時候,主要表現為第二性徵的改變
男性:表現為生須、喉結突出、骨骼粗大、聲音低沉等;
女性:表現為乳腺發達、骨盆寬大、皮下脂肪豐富、嗓音尖細等。
從生物學角度,女性的第二性徵主要是為了生殖做準備,乳腺發達便於哺乳,骨盆寬大和皮下脂肪增加便於生育。
下面是文獻內容:為什麼腰臀比會影響身高。
由於腰臀比導致重心位置變化。同樣身高的話,女性重心偏低。而為了適應性進化,身高將隨之下降或被延緩(物理內容,類似於腳掌大小和身高體重的關係)
03,生殖選擇
首先說明:生物統計學也是生物學
摘抄文獻來說明,大家不要打我,我把所有的參考文獻都送上。
女性平均身高低於男性,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生殖選擇:女性傾向於選擇高大的男子。
人類傾向於根據體型特徵去選擇自己的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面部特徵(Barber1995)
2腰臀比(Singh1993a,b; Furnham et al.1997; Henss2000)
3身體質量指數BMI(Tove´e et al.1999)
4身高(Wass et al.1997).
這些指標跟繁殖成功率有關聯。女性傾向於選擇更高的男性,女性對自己身高卻往往不在意(極端身高例外)(Pawowski& Kozie2002)
如圖六組男女,不同的身高比例(男/女)分別是A=1.19, B=1.14, C=1.09,D=1.04, E=1.0, F=0.96(說明,身高是男vs女,身高比小於1表示女性高,大於1表示男性高!)
那麼這些人在選擇配偶時的身高期望呢
男女身高選擇傾向性。圓圈:女性平均;三角,男性平均。
從這組圖可以看出女性傾向於更高的男性,而男性傾向於稍微低的女性
繼續上圖:從男女身高和維繫婚姻時間來看,橫軸是身高比例,縱軸是婚姻時間相對於平均值
可見,婚姻或同居生活中,女性比男性高越多(橫軸負值),婚姻維持時間越短
(女性角度)
(男性角度)
說明,男女曲線稍微差異,女性會對男性身高有一個範圍,身高比例一致或稍高最好,但是不要太高(z-height0以後急劇回落);而男性則認為男比女越高越好(z-height2以後緩慢回落)
但是總體趨勢不變,男比女高,婚姻更持久
04,關於生長激素的問題
關於生長激素,男女在生長激素方面,雖然分泌有差異,但是總體周期上無差別(也就是說男女生長周期差別不大)
生長激素分泌跟年齡和性別的關係(ZVI ZADIK,1985)
跟年齡有關係,跟性別無關係(不要抱怨圖,這是原文)
生長激素與年齡、身高、體重的關係——只和年齡有關
不過在青春期,有差異
青春期男女生長激素分泌區別,剛開始女的高,後來男的高(J. D. Veldhuis,1999)
淺顯結論:生長激素在男女之間總體差異不足(兩篇文獻的結論)
總體上,我認為第一個原因更關鍵,因為對直立行走的哺乳動物,身體重心的影響是最大的;而第二個是社會作用,客觀起到了選擇的作用。
最後,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任何時代都看臉……更桑心的是,竟然有文獻支持……
補充兩句:作為一個不務正業的生物PhD,好讀書不求甚解,所以廣而不精。事實上,關於身高,基因是會起作用(比如通過調節下丘腦生長激素等),但不是絕對的,可以通過鍛煉以及手術等多種方式來增加身高。此外,在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的青春期,一定要加強營養。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李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