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10個部位出現水腫,是疾病發出的警示燈!不全是腎的問題
一般高鹽飲食、大量喝水、長時間坐著或站著不動後,身體會出現輕度水腫,幾個小時左右就能逐漸消散。不過,有些水腫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尤其是心臟病、肝腎疾病等,需根據水腫特徵來初步判斷疾病。
如何根據水腫部位找出病因?
1、腎源性水腫
腎源性水腫先發生在皮下疏鬆組織、鬆軟部位等,尤其是眼瞼和顏面部,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如果是腎源性水腫,患者能正常平躺,水腫並不會受到體溫影響。
2、營養不良性水腫
體內缺乏營養物質會造成水腫,水腫速度非常慢,先由組織疏鬆處開始水腫,逐漸蔓延到全身皮下,以至於造成雙下肢水腫。
3、甲狀腺異常
甲亢患者眼瞼和眼窩周圍腫脹,同時伴有眼球突出;甲減患者顏面部水腫,同時伴有手腳水腫、皮膚呈現蒼白色。
4、心源性水腫
心源性水腫是因為心臟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尤其是端坐或半卧位時,水腫常見於雙下肢和腳踝以及雙腳等。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水腫逐漸擴散到上肢、顏面部和胸背部,以至於造成胸腔積液或心包腔積液。
5、妊娠性水腫
妊娠性水腫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水腫,常見於懷孕後期,主要特徵是雙下肢輕度水腫,適當休息後就能減輕;一種是病理性水腫,休息後一直不消退且逐漸加重。
6、葯源性水腫
生活中不少藥物會導致水腫,尤其是胰島素、睾丸酮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還有雌性激素等,停止用藥後就會逐漸消失。
7、特發性水腫
特發性水腫常見於女性,特別是中年女性,其原因並不是很明確,主要特徵是全身性水腫,易受到晝夜波動和體位影響。早晨起床時只是眼瞼和眼面部以及收手水腫;到了晚上水腫逐漸擴散到身體下半部分。
8、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
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水腫常常發生在下肢,通常跟堵塞位置息息相關。如果堵塞出現在下腔靜脈下段,就會造成雙下肢水腫;如果堵塞在下腔靜脈中段、腎靜脈入口上,除了下肢水腫外,也往往伴有腰背部痛;如果堵塞在下腔靜脈上段,肝靜脈入口上,除了水腫外也往往伴有腹水。
9、皮肌炎水腫
皮肌炎水腫的特徵是眼眶周圍水腫,也有可能發生在四肢和顏背部,往往伴有結節性紅斑、多行性紅斑以及蕁麻疹等。
10、淋巴性水腫
淋巴性水腫常常發生在單側下肢,同時伴有色素沉著和皮膚粗糙。
如果水腫跟疾病有關,還需積極治療;與此同時應改變生活習慣,保持適度運動,比如慢跑、跳繩或快走等,能促使血管舒張,幫助排出腎臟中水分;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抬高腿,堅持20~30分鐘左右,能避免血流不順暢所導致的下半身水腫。
長期久坐者每隔30分鐘站起來活動5~10分鐘;注意飲食清淡,多吃具有利尿功效的食物,比如冬瓜、芹菜或柑橘等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生活營養師El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