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個「挖痰」的方子,上可清肺潤燥、下可健脾滲濕

2022年09月11日 16:08 簡體 正體   評論»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晨起之後,總感覺嗓子特別不舒服,又干又癢,還伴有咳痰,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這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沈醫生就告訴你答案,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祛痰的好方子。

其實這種情況在上看來是肺陰虧虛形成的燥痰。

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當肺陰虧虛的時候,就會產生虛火,這個虛火不斷的灼燒體內的津液,最終「煉液成痰」,同時氣道受到灼燒後,也變得乾澀、不順滑,所以這個痰就會比較難以咳出

而肺作為一個嬌臟,不容許有異物的存在,可這時候痰已經生成了,肺就會奮起反抗,稍一有刺激,就表現出了反覆的現象。肺陰虧虛的患者還會有、咽喉腫痛、、潮熱盜汗、五心煩熱,伸出舌苔一看舌紅少津的表現。

所以,治療燥痰的關鍵就在於清熱,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今天就跟大家推薦一個方子叫做貝母瓜蔞散。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它的具體功效。

它是由貝母、瓜蔞,橘紅,天花粉、桔梗、茯苓六味葯組成,上下兩路,以達化痰止咳之效。

上路:潤燥、化痰止咳。貝母性寒,有清熱化痰。潤燥止咳功效,不僅對陰虛燥咳作用顯著,同樣也適用於痰熱咳嗽。

瓜蔞清肺潤燥、化痰止咳。還能有效降低痰液的粘度。天花粉清降肺熱、生津潤燥桔梗苦辛性平,主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的現象。

下路:健脾和胃、利水滲濕。

茯苓主要作用是利水滲濕,還伴有健脾效果,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水濕停聚,化生痰飲的現象,具有治療作用。

橘紅辛散溫通,能行能降,有燥濕化痰、芳香醒脾,理氣健脾的作用。

全方搭配,肺脾同調,以潤肺化痰為主,又兼以健脾滲濕,在潤肺基礎上祛痰,在化痰基礎上不傷津,最終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了,大家學會了嗎?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中醫沈宏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