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虛、濕氣重!經常覺得累?中醫幫你來解乏
現代人生活節奏較快,經歷一整天繁忙的工作後,感覺到全身乏力,一般多注意休息就能好轉。然而,有些人即使有充足睡眠也無法改善全身乏力癥狀。中醫認為,常常乏力跟氣虛和濕氣重等有關,想要解決全身乏力問題,還需辯證調理。
濕氣重
濕氣重者主要表現為肢體沉重、口腔中黏膩、總是犯困、水腫和乏力等。體內濕氣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外濕,例如長期待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經常浸泡在水中和淋雨等。若是外濕所造成的濕氣重,主要表現為頭暈、做事情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全身酸重等,此時應遠離潮濕環境;一方面是內濕,跟吃太多寒涼、生冷、黏膩食物等有關,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和腹脹等,此類人群應多吃具有健脾祛濕功效的食物,比如山藥、白扁豆和赤小豆等。
脾氣虛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把食物運化成水谷精微,濡養著五臟六腑。脾胃虛弱會導致脾運化無力,無法濡養臟腑,從而導致精力和體力不足、四肢無力,同時伴有顏色發黃、沒有任何食慾、易腹瀉和腹脹等。此類人群應著重養脾胃,保持規律作息和飲食清淡,遠離生冷油膩和辛辣食物;在中醫指導下喝党參茶。
血虧虛
血虧虛者易出現全身乏力、畏寒怕冷、月經量少和月經失調,同時伴有痛經和四肢發涼等。此類人群應多喝生薑當歸羊肉湯,具有養血活血和散寒功效,但不適合易上火、舌頭髮紅以及喉嚨腫痛者。
肝氣鬱滯
肝氣鬱滯可損害脾胃功能,影響氣血生化,從而導致全身乏力,同時伴有煩躁不安、過度焦慮和緊張、月經失調和情緒低落、兩肋脹痛等。此類人群應著重調節情緒,多向親朋好友傾訴;堅持戶外活動,比如爬山、跳繩、跑步和練習瑜伽等,能幫助身心;同時適當的喝玫瑰花茶,促使肝氣順暢,改善不良情緒和乏力感。
平時應保持規律作息,學會釋放壓力,及時宣洩不良情緒;做到勞逸結合,不能讓自己過度勞累。值得提醒的是,全身乏力持續時間長,同時伴有食欲不振、體重不明原因下降等,還需立即就診。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Wise國際匯款匯率好費用低-可匯到銀聯支付寶微信
來源:武漢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