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過了70,沒得過這3種病,恭喜長壽可期,繼續做好4件長壽事
賓客歡聚,舉杯暢飲,王爺爺迎來了自己70歲生日。
兒女們幾個月前就開始給他張羅壽宴,看著70歲仍神采奕奕的父親,兒女們認為這是「福氣」,王爺爺也是喜笑顏開,認為自己定能長命百歲。
老話常說,70歲是人生的一道「坎」,有人這個年齡生病去世,也有人順利通過,走向長壽。
70歲,究竟是福還是禍?
一、70歲,既是壽命危險期,也是長壽關鍵期
老一輩常常說,七八十歲是「劫」是「坎」,邁過去,你將走向長壽,邁不過去,人這一生就在此交代了……
雖然這種說法存在誇張性,但也反映了一個問題:70歲,是一個轉折點。
在我國2015年的老年人口抽樣調查發現,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在70歲後開始出現緩慢下降,在80歲後,變化明顯加速,「不能自理」的老人在這一階段佔比增加。
以色列的學者也發現,70—79歲這一階段的老年人,每月平均會有一兩次健康問題,而80—89歲後,又會趨於穩定。
據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王成輊醫生介紹,75歲以後,人體肌肉肺活量下降,氧氣利用率降低,75歲後老年年人肌細胞數減少30%,老年人的運動能力也會被削弱。
種種研究指向,70歲,既是壽命危險期,也是長壽關鍵期。
二、年齡過了70,沒得過這3種病,恭喜長壽或可期
人過了半百後,身體和心態多少都會發生一些變化,身體狀態也大不如前。其實這也是身體在提醒我們,到了壽命關鍵期,這三種病要防止。
1.心腦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高發於中老年階段,尤其在55歲,患病率高達39%。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謝文麗表示,對於50歲以上人群,心血管疾病是健康一大威脅,這個階段發生心梗、猝死的可能性非常高。
2.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又稱老年痴呆,該病目前無葯可以痊癒,是老年人疾病的一大風險殺手。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趙仕福教授曾表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達到7%,而隨著年齡的遞增,患病率也會隨之升高。
3.癌症
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癌症報告數據,2016年中國新增癌症病例約406.4萬,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被確診,而這其中60~64歲和50~54歲年齡段的惡性腫瘤病例最多。
癌症並不是急性病,它是由多種因素,以及慢性病反覆發作,從而刺激細胞變異,最終發展成癌症。隨著年齡增長,過去埋下的「安全隱患」逐漸顯示,這也造成了癌症常發生在中老年階段的局面。
三、70歲後想要健康長壽,注意避開4個「養生」誤區
養生也要講究方法,否則極易損傷身體,這些誤區要避開。
誤區一:老來瘦就是老來壽
有人認為老人越瘦越好,瘦的老人一般腿腳利索,身體好,老人肥胖,則容易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還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但老人過瘦同樣也會影響身體新陳代謝,營養吸收,體內能夠存儲的營養物質較少,往往經不起慢性疾病的折磨和損耗。太瘦的老人還容易患骨質疏鬆、肌少症、骨關節炎等疾病。
誤區二:晨練越早越好
在公園的早上,常能看見一群老人一大早就開始鍛煉。老人認為早上空氣好,太陽光不強烈,此時鍛煉是最適合的。
但其實,早上的空氣質量並不理想,此時植物的光合作用並未完全進行,空氣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此外早上冠狀動脈張力比較高,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突發心血管風險。
誤區三:熱衷於吃補藥養生
近年來,靈芝、人蔘、鹿茸等高檔補品走入尋常百姓家,不少老年人過去條件艱苦吃不上,現在生活好了,於是開始「報復性進補」,每天各種補品滋養身體。
事實上,滋補品並不適合所有人群,對於本身有肥胖、三高等基礎疾病的人,平日飲食營養就過剩,再依賴補品,只會讓身體承載過重,反而不利於消化吸收。對於脾胃本身虛弱的人,服用滋膩的補品,也不容易被吸收,甚至會加重腸胃負擔。
誤區四:通過食物就能降壓降糖
長期多油多鹽的飲食,可增加高血壓疾病發生風險。於是不少中老年人就開始清淡飲食,甚至不加油,不加鹽,認為這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油鹽雖然會加重疾病風險,但它們本身也是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當身體油脂不足,會影響血壓、血糖的平穩,鈉攝入不足,會導致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容易誘發全身水腫。所以完全油鹽不進是不可行的。想要健康,應該是減鹽、控油。
四、世紀老人的養生秘籍:4件事堅持了一輩子
2022年9月22日,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正式迎來100周歲生日。這位百歲老人,不僅在科學領域有驚人的建樹,在養生方面也值得大家學習。
1.吃飯講究慢餐
楊振寧吃飯非常「享受」,每一口都細嚼慢咽,他認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充分享受食物的美味,同時還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2.不抽煙不喝酒
楊振寧從不抽煙、喝酒,有時間他都會沉浸在學術研究中,這些對身體不好的習慣,他都不會觸碰。
3.從不亂用藥物
當發生小病小痛時,很多人會選擇自己「成醫」,隨便買點葯治療。楊振寧表示,很多看似小病的癥狀,病因可能不止一種,亂用藥物可能還會耽誤病情,到時再去醫院,還要受苦。他表示,想要科學養生,看病還是找專業人士為好。
4.愛讀書、心態好
楊振寧多次提出自己的健康要歸功於一個規律的生活和良好的心態,一個人長壽與否,與心態有很大的關係。煩躁的時候多讀書,讓人處變不驚,寧靜致遠。
每個人都希望長壽,但能科學養生的人卻不多。老年人要樹立正確的「年齡觀」和健康觀念,拋卻舊時偏見,學會辯證「真假養生」,這樣長壽自會與你相伴。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Wise國際匯款匯率好費用低-可匯到銀聯支付寶微信
來源:奇妙的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