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時候,為什麼建議體溫到了38.5℃,再吃退熱葯?

2022年12月29日 16:30 簡體 正體   評論»

有位朋友跟華子說,她在感染奧密克戎之後,典型癥狀就是,讓她非常不舒服。她買了退熱葯,但是醫生建議她等到了38.5℃時再吃。她有些不明白,發燒太難受了,如果體溫沒達標,就不能提前吃藥嗎?

華子告訴她,醫生建議在38.5℃時再吃退熱葯,是為了提高機體的力,因為發熱是對人體有益的

一、我們為什麼會發燒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有體溫調定點,控制著人體溫度,維持體溫恆定。但受到病毒感染之後,人體的會動員單核、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進行攻擊。這些細胞在與病毒作戰的同時,還會釋放各種炎性因子,刺激環氧化酶產生前列腺素。

中樞系統中的前列腺素釋放增多後,會使下丘腦的體溫調定點上移,體溫就會升高。免疫細胞釋放的炎性因子,就是內源性的熱原物質。某些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還會帶來外源性的熱原物質,也會導致體溫升高。

二、發燒是人體的保護機制

人體免疫系統依靠免疫細胞發揮作用,但免疫細胞需要及時趕到被感染的患處,才會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免疫細胞的快慢,決定了免疫功能的強弱。而體溫,對免疫細胞的移動速度有非常大的影響。

免疫細胞中有一種熱休克蛋白90(hsp90),當hsp90被大量表達在免疫細胞的細胞膜上時,可以極大地增加免疫細胞的移動速度。但只有當人體發熱達到38.5℃的時候,hsp90才會被大量表達

也就是說,在正常體溫,免疫細胞只是「跑步前進」,但是當體溫到了38.5℃的時候,免疫細胞就坐上了「跑車」,可以飛速趕往感染部位,使得到大幅增強。而且hsp90一旦被激活表達,即使體溫再次降低,其活性也能維持2天左右。

當人體發熱達到38.5℃持續6小時以上時,hsp90就會被完全激活。此時再使用退熱藥物降低體溫,也不會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也就是說,發熱是人體的保護機制,可以大幅增強免疫力,所以醫生會建議讓體溫升上來之後再退熱,而不提前用藥抑制體溫升高。

三、退葯治療的目的是讓我們舒服一些

在感染病毒之後,免疫系統需要時間產生特異性抗體後,才能完全清除病毒,這段時間大約需要7~10天。人類目前的藥物不能直接殺死病毒,也無法縮短病程。

我們要明白一件事,退熱治療並不能幫助我們打敗病毒,但可以讓我們在打敗病毒的過程中更舒服一些。如果不是感覺很難受,也可以不用退熱藥物。只要體溫沒有高於40℃,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不過在發熱的時候,機體的消耗增加。所以體質弱、年齡大、基礎疾病較重的人,對發熱的耐受程度低,也可以提前使用退熱藥物,不必苛守38.5℃的體溫值。

總結一下,醫生通常建議體溫達到38.5℃後才使用退熱葯,是因為發燒是人體的保護機制,在體溫達到38.5℃之後,可以激活人體免疫細胞的活性,幫助我們更快地痊癒。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藥劑師華子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