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康後每天感到疲憊的人,先排除這6種情況
都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很多感染者轉陰之後,都會有渾身沒勁的感覺,走幾步就喘,動彈一下就累,整日感到疲憊。
為什麼轉陰之後總那麼累?除了病毒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疲憊?
受訪專家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孫志佳
陽後感到疲憊的6個原因
感染期間,消耗比平時大,補充又比平時少,身體自然會變得虛弱。感染後依然疲憊,需要排查以下幾個因素://心肺問題
感染後可能會使一些基礎疾病複發或嚴重,從而導致胸悶氣短、心率升高的情況。
出現與咳嗽無關的胸痛、心悸或心跳過快、呼吸困難、頭暈、腿腫等情況,建議及時就診。
還要當心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可能出現疲乏無力、胸悶氣短、心悸頭暈、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
//體內缺鉀
感染後大量出汗,補水時只喝白開水,可能會導致體內缺鉀,缺鉀常見的癥狀就是疲勞和虛弱,影響精神健康,出現疲乏無力感、思緒混亂等表現。
//睡眠不佳
轉陰後,鼻塞及咳嗽等癥狀可能還在持續,導致睡眠質量降低甚至失眠,而處在康復期時,人體需要更多的睡眠,因此會導致白天更加疲乏。
此時可適當延長睡眠時間,或用藥物緩解相應癥狀。
//藥物影響
部分藥物可能引起疲乏癥狀,如感冒葯、減輕鼻塞流涕的抗組胺葯、鎮靜催眠葯、抗抑鬱及抗焦慮藥物等。
//其它疾病
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自身免疫病等也可引起疲乏。
//情緒狀態
自己或家人感染病毒,可能會帶來焦慮、抑鬱等情緒,也會讓人感覺疲乏。
專家總結的「回血方法」
感染期間,因各種癥狀和不適而睡眠不足、營養攝入不足、心理狀態不佳,從而耗費大量能量。
世界衛生組織把確定感染病毒後出現的一系列長期癥狀,定義為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或者長期癥狀(Long COVID)。而在這其中,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疲勞。
總體上說,感染後癥狀越是嚴重,也越容易「累」,恢復時間也需要更久。除此以外,有究發現,以下這些人更容易感到疲憊:未接種疫苗者
有基礎疾病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等
女性
吸煙者
肥胖者
高齡患者
怎麼才能讓身體快速「回血」?
北京市衛健委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恢復期健康管理專家指引(第一版)》,針對乏力問題建議如下:1、保持日常生活節奏規律、確定活動優先順序、合理制定工作計劃。
2、癥狀較輕微而無呼吸困難,常規進行基礎疾病治療的同時可適當予以補氣藥物的治療,如百合、桔梗等藥物補益肺氣,宣暢氣機。若出現呼吸困難不能緩解,需及時前往醫院就醫。
3、可以採用泡洗等中醫外治療法,取生薑3片(約一元硬幣大小)加艾絨5克、鹽5克,共煮10分鐘,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控制溫度在40℃~43℃,保持此溫度泡洗約30分鐘,每日一次。以微微汗出為宜,不可大汗淋漓。如果有心臟病,泡洗時間需要減半,切不可時間過久。
需要提醒的是,多休息,但也不要一直躺在床上,同樣的,一直看手機、看電視,也並非真正的休息。
康復期身體在慢慢恢復,這個時候心態、飲食和運動上多加留意:調整好心理狀態,接受自己身體虛弱的現狀,不必過分焦慮,給身體一段恢復期。
清淡飲食、多休息,保證每日攝入足量蛋白質和新鮮果蔬,適當多吃些優質蛋白,利於身體儘快康復。
運動注意量力而行,不要劇烈運動,幾周後慢慢過渡到正常運動量和強度:可進行適度的、相對溫和的運動,比如散步、室內的拉伸和平衡訓練、適度的家務等。還可以適當做些廣播操、健身操、八段錦等,且要注意控制時間。足球、籃球、羽毛球、長跑這類激烈的運動先不要進行。
恢復後依然很累怎麼辦
如果排除了各種問題後,體力確實也恢復了往日狀態,但依然感到疲憊,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減輕疲乏感:1
做好計劃
工作和生活上,盡量提前計劃好每天要做的事情,既要力所能及,也要留出靈活空間,勞逸結合。可以將最困難的任務,安排在精力最好的上午時段。
還可以每周計劃,盡量將最「費力」的事均勻安排在一周中。需要注意的是,每日需要做什麼,除了估計耗時多少、體力情況外,還要考慮腦力的消耗。
2
把握節奏
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後,等感覺相對輕鬆後,再逐漸增加任務。
除了每天的工作總量,完成速度也對疲乏感覺有重要影響。用中等速度完成每項任務可以幫助保存體力。
3
拆分任務
開始困難任務之前,可以先休息放鬆一下,並把困難任務拆分為幾個小任務逐個完成。
比如,以前一次打掃完全家的地板,恢復期可以打掃一個房間後稍作休息,再打掃下一個。
4
學會排序
在完成各種任務前,先給它們排個序,列出必要的、需要的、想做的、能延後的等等,把最重要的或需要消耗能量的任務盡量放在優先順序。
如果有難以完成的事,別給自己太多壓力,可以請家人或朋友幫忙。
5
整理環境
環境整潔有序,做事效率更高,整理好生活或辦公區域,視覺壓力小,精神壓力也會小,干起活來更輕鬆一些。
此外,環境整潔可以讓完成任務變得更省力。常用物品擺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和高度,可以減少來回走動、彎腰或夠取浪費的能量。
6
心情愉悅
防止疲倦、保持充沛的精力,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自己堅強、樂觀、開朗、幽默的性格,感到焦慮時要學會積極調節,不必過於追求完美,凡事別太較真。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