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VS不吃晚餐,到底哪個更傷身?權威研究:早餐、晚餐晚於這個點

2024年06月27日 1:07 簡體 正體   評論»

都說「一日三餐」,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一個普遍的現象是——

年輕人總得缺那麼一頓飯,要麼不吃,要麼不吃。

不吃早餐意味著可以多睡15分鐘,不吃晚餐則是當代減肥人的常態,主打一個「過午不食」。

而在媽媽輩的眼中,少吃一頓,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堪比慢性自殺,尤其早餐更是最重要的一餐。

#不吃早飯或晚飯哪個對身體影響更大##不吃早飯比不吃晚飯危害更大嗎#這類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真相到底如何?

不吃早餐VS不吃晚餐,哪個更「折壽」?

國際一流期刊《營養與飲食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不吃早餐與更高的心疾病死亡風險有關,而不吃晚餐與更高的全因死亡風險有關。

此項研究涉及2.4萬人(年齡≥40歲),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健康狀況和死亡記錄,進行了平均長達8年的跟蹤分析。

結果發現,與一天3頓飯相比,每天只吃1頓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30%,疾病死亡風險增加了83%。

每天吃2頓或者4頓及以上,則不會顯著改變全因死亡和死亡風險。

其中,對比規律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1%和40%;而對於不吃晚餐的人來說,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6%和19%

早餐是距離前一頓時間最長的一頓,不吃早餐身體無法及時獲取必需的營養和能量,不吃晚餐則會導致人體在夜間缺乏能量供給。

不僅影響體內血糖水平和代謝情況,還可能引發胃腸道不適等一系列不良生理反應。

也就是說,不吃早餐和不吃晚餐都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一天少於3頓,尤其是不吃早餐的人,往往存在更多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飲食質量比較低和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更可能一次性進食大量食物。

圖源:壹圖網

導致他們相對容易發生超重或肥胖、高血壓等情況,而這些同樣是死亡風險升高的危險因素。

並且,保持規律而均衡的進食習慣對健康至關重要。

進食不規律,包括每天進食頻率低和兩餐之間間隔時間短,都可能加重體內代謝調節負擔,帶來更高的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建議,每天至少要吃2-3頓飯,同時還應注意間隔時間,最好不要≤4.5小時。

中國居民(2022)》也推薦在一天之中相對固定的時間進食正餐,並根據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和日常生活習慣合理安排。

除了一天吃幾頓,每天幾點吃同樣有講究~

早餐、晚餐晚於這個點,越吃身體越垮!

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項涵蓋10萬多人的大型研究顯示,進食時間的延遲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相關

與早上8點吃早餐的人相比,早餐每延遲1小時,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6%。

與晚上8點吃晚餐相比,9點後吃晚餐的人患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28%,患整體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13%

研究人員認為,這主要與人體的和代謝調節有關。

我們的身體有一個內在的節律,也就是所謂的生物鐘,它調控著我們的睡眠、飲食和其他生理活動。

進食時間的延遲,可能會干擾這個生物鐘的正常運作,導致代謝紊亂和潛在的心血管問題,早吃有助於維持正常的生物鐘和代謝功能。

《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也有研究表明,與習慣性早上8點之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點之後吃早餐的人患2型的幾率要高出59%

圖源:壹圖網

《國際癌症雜誌》則有研究指出,與每天晚上10點之後才吃晚餐的人相比,9點之前吃完晚餐,男性患前列腺癌和女性患乳腺癌的綜合風險降低18%

如果晚餐吃得更早(晚上9點前),且和睡覺之間的間隔時間更長(2個小時以上),這兩種癌的發病率能夠降低24%。

晚餐吃太晚,也會影響胃粘膜的修復,增加胃炎甚至胃癌風險。而且,還會促使消化液大量分泌,時間久了可能會導致胰腺炎,誘發胰腺癌。

從人體內分泌和消化角度考慮,結合現代人的作息習慣,按照夜晚11點上床睡覺來算:早餐在早上8點前吃完,晚餐在晚上8點前吃完,對身體最好。晚餐時間最好不要超過9點~

來源:中國家庭醫生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