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患癌率低的原因找到了

2024年07月18日 13:13 簡體 正體   評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合理的飲食習慣能夠顯著降低。相比之下,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效引人矚目。據《2023年癌症報告》顯示,儘管美國仍是癌症大國,但其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這一現象背後,與美國人常吃的幾種食物密不可分。

一:蔬果的力量:新鮮與多樣的選擇

美癌協研究揭示,日常多食用新鮮蔬果,乃大幅降低罹癌風險之核心策略。美國人日常飲食中,西蘭花、西紅柿、土豆、洋蔥、佔據了重要位置。此類蔬菜蘊藏豐富維生素族群、礦物質寶藏及高效抗氧化精華,諸如維C、維E及β-胡蘿蔔素,其力可深入清除體內自由基,捍衛細胞健康,有效縮減癌症風險。

成年人每日應保證攝入蔬菜量在300至500克之間,水果量則在250至350克之間,以滿足身體對全面營養的基本需求。深色蔬菜(如紫甘藍、菠菜)的營養價值更高,應成為餐桌上的常客。此外,多樣化的飲食也是關鍵,不同種類的蔬果含有不同的營養素,有助於全面提升免疫力。

相比之下,中國居民蔬菜水果的攝入量普遍不足,這增加了的風險。故此,倡導在日常膳食中提升蔬果比重,尤重深色蔬菜的攝取,以均衡營養。同時,選擇應季、新鮮的蔬果,避免過度加工和長時間儲存,以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

二:紅肉與白肉的平衡藝術

在肉類消費上展現了一種獨到的均衡藝術。他們雖然也吃紅肉(如牛肉、羊肉、豬肉),但量相對較少,通常控制在每日65克以內。同時,他們更偏愛魚肉、雞肉等白肉,這些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有助於降低結直腸癌、胃癌等癌症的風險。

中國民眾宜縮減紅肉攝取,適度提升白肉消費量。紅肉中的飽和脂肪和鐵質雖然對人體有益,但過量攝入會增加患癌風險。相比之下,白肉如魚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也有益。

長期大量食用紅肉不僅會增加患癌風險,還可能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建議大家在飲食中做到葷素搭配,適量攝入肉類,並優先選擇魚肉、雞肉等白肉。

三:減少感染

美國民眾聚餐常行分食制,各用其餐具,此舉顯著降低了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風險。幽門螺桿菌,胃內頑強寄生菌,為胃炎、胃潰瘍乃至胃癌之禍根。據數據統計,中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已超過50%,而分餐制則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主要包括口口、糞口和胃口傳播。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建議大家在外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家庭聚餐時也應盡量採用分餐制。此外,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不共用餐具等,也是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四:腌制食品的健康警示信號

中日韓腌制美食文化悠久,韓國泡菜酸辣爽口,日本味增醇厚獨特,中國鹹魚臘肉風味各異。然而,此類食品鹽分頗高,長期攝入易損胃黏膜,提升胃癌罹患風險。相比之下,美國人較少食用腌制食品,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胃癌發病率。

腌制食品雖然美味,但應適量食用。建議大家在日常飲食中減少腌制食品的攝入量,多選擇新鮮、低鹽的食物。同時,注意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6克為宜。

五:早期篩查的力量:癌症的「早發現、早治療」

美國在癌症檢測領域構建了全面的篩查體系。通過廣泛的篩查項目,如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PSA檢測前列腺癌等,許多癌症在早期就被發現並得到有效治療。「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之策,顯著提升了癌症患者的生存幾率。

國民癌症早篩意識欠缺,使多數癌症隱匿至晚期始現,錯失治療黃金時機。呼籲大家重視自身健康,定期接受體檢與癌症篩查。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應提高警惕,積极參与篩查。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時代,飲食已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簡單行為,它更是我們守護健康、抵禦疾病的重要防線。正如我們所見,美國人通過科學的飲食習慣和積極的癌症防控策略,正逐步扭轉癌症的陰霾,讓健康的光芒普照每一個家庭。

來源:好兔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