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做飯習慣 讓家人患癌犯病風險大增

2024年11月22日 22:07 簡體 正體   評論»

「媽,您給孩子做飯的時候少放點調料,我吃著都咸。」

「你就是我這麼養大的,這不活的挺好的?再說那菜沒味兒孩子不吃。」

張阿姨因為飲食問題跟女兒起了爭執,過了一會兒,女兒拿出新聞截圖給張大媽看,一邊看還一邊解釋說,人家都說做飯得少放調料,不然有風險呢!

張大媽拿過手機,嘴裡還念叨著「不會吧,做飯放點調料這還能致癌?」

一、調料竟有致命風險,哪種危害最大?

是許多人烹飪和享用美食時必不可少的伴侶。它們為食物增添了豐富的口感和風味,使得我們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但最近,網上一直流傳著蚝油致癌的新聞,一度讓所有口重人群不敢吃飯,這種說法靠譜嗎?

據了解,蚝油這種調味品本身並不含,但其中卻含有谷氨酸鈉這種物質,當谷氨酸鈉被加熱時會有些許致癌物產生,這便是蚝油致癌的來源。但關鍵點在於,加熱後的焦谷氨酸鈉,是沒有致癌性的,只是會讓菜肴的口感有些許減損而已。

況且,真正導致耗油致癌的因素其實是他的儲存方式,如果講好偶置於常溫環境下保存,耗油便很容易氧化發霉,產生,要知道,黃曲霉素才是真正會致癌的元兇!所以,在使用耗油時,一定要記得及時放回冰箱冷藏儲存。

隨著現代人對美食的風靡,調味品的是用來來越廣泛,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食用調味品。那麼我們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減小健康的風險呢?

首先,我們應該控制攝入量,因為過量攝入調味品可能導致高血壓等疾病,建議根據個人口味適量使用。同時,盡量做到選擇,因為高鈉飲食與疾病風險增加有關聯性,選用低鈉鹽有助於降低血壓並改善代謝狀態。

而且,最好減少糖類攝入,因為過多的糖分會轉化為脂肪囤積體內造成肥胖及相關問題;若能適度削減日常攝取量,則可有效管理體態並預防相關疾病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好也要盡量減少食用味精、醬油、食鹽的食用量,因為攝入過多調味品會為我們的肝腎器官帶來負擔,建議您盡量挑選天然食材製作美味佳肴。

二、別大意,常吃調味品或為身體帶來3大健康危機

調味品是許多人烹飪和飲食中的必需品,如鹽、味精、雞精、蚝油、生抽、老抽、醋、糖等,這些調味品使食物更加美味,更加誘人,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味覺體驗,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使用調味品也可能對健康產生一些潛在的風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引發肥胖風險

調味品中的鹽分可以增加食慾,使人吃得更多,從而導致能量攝入超過身體所需,造成體重增加。此外,過多的鹽分會使得身體儲存更多的水分,進一步加重體重負擔。

2、增加風險

由於調味品中含有大量的鈉元素,如果攝入過量就會導致體內的鈉離子濃度升高,進而會引起水鈉瀦留的情況發生。而水鈉瀦留則會造成血容量增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長此以往就可能會誘發或者加重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出現幾率。

3、損傷肌肉功能

某些調味品富含鉀、鎂等,但同時也會增加鈉的攝入量。長期攝入過量的鈉可能導致礦物質失衡,從而導致電解質紊亂,影響神經傳導、肌肉功能和心臟節律等。

三、想要健康飲食,教您3個小方法

調味品是日常烹飪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材料,如鹽、糖、味精等,它們能夠增強食物的味道,提升口感。然而,使用調味品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以確保飲食健康和安全。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嗎?

方法一:確認保質期

過期或即將到期的調味品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或者口感變差,所以購買前應檢查標籤上的生產日期及保存期限。開封后最好儘快食用以確保新鮮度。

方法二:正確儲存

某些調味料需要特定溫度和濕度來保持品質,若儲存不當可能導致味道改變甚至變質。例如辣椒醬應在乾燥陰涼處存放以防氧化變色;蚝油開蓋後可在冰箱中冷藏但不宜久置。

方法三:健康烹飪

正確掌握調味品的烹飪技巧可以最大化發揮其風味特點,並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如食鹽可直接撒入菜肴中提鮮但也易使菜品發黃;花椒粉多用於熗鍋增香但不適合與醋同用以免影響口感。

來源:39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