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肝癌發生風險 從生活習慣做起
肝癌,是全球範圍內致死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過去幾十年中顯著上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一、飲食習慣與肝癌
(一)過量與不均衡膳食
暴飲暴食、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飲食與肥胖症的發生密切相關,而肥胖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發生,如不合理控制,將進一步發展為肝炎和肝纖維化,最終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
那麼如何通過日常膳食來管理體重呢?
保持食物多樣性,避免食物單一。穀物、蔬菜、水果、肉蛋奶比例均衡。
增加攝入高纖維食物(穀物、豆類、水果、蔬菜)。高纖維食物飽腹感強,能減少進食總量,且促進消化健康。
限制添加糖與飽和脂肪攝入。飲料與零食中通常添加了大量添加糖與飽和脂肪,比如可樂、薯片、夾心餅乾、奶油蛋糕,這些食物往往熱量高而營養價值低,為了控制肥胖應盡量少吃。
維持規律飲食習慣與飲水。規律飲食能穩定血糖水平避免肝臟堆積脂肪,同時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提高代謝水平。
(二)經常攝入含有毒物質的食物
我們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當盡量保證食物的新鮮,某些飲食習慣不良的人,可能在日常飲食中會經常進食含有亞硝酸鹽(香腸、臘肉、罐頭、腌魚、泡菜、隔夜菜等)與黃曲霉素(保存不當的堅果花生乾果、未經精鍊的食用油)等一類的有毒物質的食物。這可導致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升高進一步引發DNA損傷、細胞凋亡和肝細胞的炎症,進而促進肝癌的發生。
特別是黃曲霉素在人體內經過一系列代謝轉化將產生黃曲霉素B1-8.9環化合物、DNA加和物,嚴重損傷肝臟正常功能,具有高致癌性,應當通過學習認知相關知識並採取適當的食品安全措施,不食用可能有黃曲霉素污染的食品(保存不當的堅果花生乾果、未經精鍊的食用油)。
(三)煙草與酒精
酒精與煙草消費是肝癌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
長期過量飲酒可導致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而這些疾病是肝癌的已知前驅條件。酒精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醛是一種致癌物,能夠引發肝細胞的基因損傷和突變,從而促進肝癌的發生。
吸煙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煙草中含有的多環芳烴和其他致癌物經人體吸入後,除了直接影響肺部健康,肝臟會通過酶促反應將循環系統帶來的有毒化合物轉化為更易排泄的形式,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將會對肝細胞造成損傷。
因此,日常生活中減少飲酒與吸煙能有效降低肝癌患病風險。
二、病毒性肝炎與肝癌
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會因為持續的慢性感染髮生肝細胞的纖維化,進而促使其癌變。
因此,接種肝炎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避免交叉使用注射針頭、剃鬚刀、牙刷等用具,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體檢,加強對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是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手段。
而不幸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應及早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堅持服藥,定期複查,控制病情發展狀況。
三、運動習慣與肝癌
定期的身體活動被認為有助於降低包括肝癌在內多種癌症的風險。
缺乏運動與肥胖、糖尿病和代謝綜合症的發生相關,而這些都是肝癌的危險因素。
肥胖會引發慢性炎症,炎症微環境中的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等)能夠促進肝細胞的增殖和突變,從而增加肝癌的風險。且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的關係可能導致胰島素和生長因子水平升高,這些因子在肝癌的發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加速肝細胞的癌變。
因此,通過合理安排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夠改善代謝狀態,促進體重控制,從而減少肝臟脂肪積聚的風險。
四、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方式在肝癌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改善飲食習慣、限制吸煙飲酒、加強病毒性肝炎防護意識、增加鍛煉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肝病肝癌的風險。
來源:溫哥華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