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冷藏肥腸下肚 女子意識模糊10多天

2025年02月15日 16:03 簡體 正體   評論»

把食物存放在是再日常不過的事

寧波61歲的方大姐(化姓)

近日卻遭遇了「冰箱殺手」

——吃了從冰箱拿出來的菜後

她意識模糊了10多天

萬幸,經過寧波市第二

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

終於轉危為安

該院神經內科範偉女主任提醒市民

食物在冰箱中存放要注意要領

避免被污染

面癱、高燒,昏迷

來勢洶洶

該院神經內科俞虎副主任醫生介紹,一個多月前,方大姐先是遭遇了面癱癥狀,表現為口角歪斜、眼睛閉不上。她前往當地醫院就診,頭顱CT未見異常,就按「面癱」治療。兩天後,方大姐病情加重,出現了頭疼、高熱等癥狀。當地醫院考慮為病毒性感染導致的腦炎,並採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但是,病情來勢洶洶,方大姐的情況急轉直下,陷入了意識障礙。

當地醫生建議家屬將方大姐送至上級醫院就診,家屬決定轉往寧波市第二醫院治療。入住該院神經內科時,方大姐的癥狀進一步惡化。意識障礙程度逐漸加重,喊她的名字無法回應,不能自主睜眼,頸項強直,體溫最高達到39℃,最終陷入昏迷。

這些,都是腦膜腦炎的典型癥狀。可為什麼此前抗病毒及抗生素治療都沒有起效呢?

昏迷中的方大姐接受了腰穿檢查。化驗顯示,其腦脊液中白細胞數及蛋白都明顯增高,但到底是病毒感染還是感染仍是未知數。如果等待血培養及腦脊液培養需要3-5天,且不一定能檢測出確切的病原菌。當時方大姐病情危重,需要趕緊控制病情。溝通後,家屬決定採納醫生的建議,通過宏基因檢測來做病原學上的判斷。

宏基因二代檢測結果出爐,方大姐被確診為感染。據介紹,正常人體內「搜索」不到李斯特菌,但方大姐的檢測結果提示該細菌的丰度達到了85%以上,活躍值很高。

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現有輔助檢查,方大姐被確診為李斯特菌感染導致的腦膜腦炎。該病的致死率高達20%-30%,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干預和治療,將危及生命。

神經內科範偉女主任醫生介紹,目前,臨床上的腦膜腦炎多為病毒感染,較為少見。李斯特菌屬於特殊的厭氧菌。根據經驗治療,腦炎常用的頭孢菌素等對李斯特菌無效。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此前在當地醫院的治療和入院後的初始治療沒有效果。

調整用藥3天後,方大姐的體溫恢復了正常,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住院期間,方大姐還接受了控制腦水腫、抗炎、腦保護等綜合性的對症治療。在寧波二院神經內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下,她一天天好起來。治療接近一個月後,方大姐意識基本恢復正常,能做簡單的溝通。

出院後,方大姐接受進一步的康復治療。

吃了冰肥腸

遭遇「冰箱殺手」

據介紹,李斯特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細菌。這種細菌非常「頑強」,能夠在低溫環境下生存繁殖,冰箱這樣的冷藏設備有時候反而成了它的「溫床」。因此它也被稱為「冰箱殺手」。它能在冰箱冷藏室內長時間生長繁殖,甚至在-18℃的冷凍室中也能存活一年。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詢問方大姐的家屬,她是否曾直接進食在冰箱中存放過的食物。對此,家屬表示,方大姐平時喜歡吃各類腌菜,經常從冰箱取出後,沒有加熱直接食用。在這次發病前一天,方大姐曾從冰箱中拿出一碟肥腸,沒有加熱直接食用了。

李斯特菌是食源性病原體。當食用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如未經徹底清洗的蔬菜水果、未煮熟的肉類、奶製品等,細菌就可能侵入人體。李斯特菌感染後可能出現胃腸道癥狀、菌血症表現、腦膜炎癥狀,腦幹受累可出現特徵性的腦幹腦炎。

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孕婦、新生兒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李斯特菌就更容易「興風作浪」,會穿過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循環,進而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發李斯特菌腦炎。

生熟分開

充分加熱

該如何避免中招李斯特菌這樣的「冰箱殺手」呢?

范偉女建議市民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定期對冰箱進行清潔和消毒。避免食品長時間存放在冰箱中,尤其要及時清理易腐爛的食品。

其次,在冰箱中存放食品時,應注意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能密封的盡量密封,不能密封的也要套上保鮮膜、保鮮袋等,減少發生交叉污染。

另外,冰箱保存的食品在食用前應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充分加熱至70℃以上並持續兩分鐘以上,包括李斯特菌在內的大多數病菌都會被殺死。

尤其要注意的是,孕婦、高齡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應謹慎選擇食物,避免食用生冷、不潔或來源不明的食品。

注意飲食衛生安全

轉發提醒更多人!

來源:文匯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