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著怎麼辦?醫生教你1技巧:這樣做錯了
應該有不少人都有過晚上輾轉難眠的經驗,明明躺在床上卻總是睡不著,美國一名醫生就教學,除了選對枕頭外,還可以利用簡單的心理學技巧幫助入眠,其中一個有趣的技巧就是「試著不要睡著」。
根據紐約郵報報道,一名在美國從事睡眠研究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的在線睡眠診所Dreem Health醫生盧威廉(Dr. William Lu)分享了一個簡單的心理學技巧,稱為「刺激控制」(stimulus control),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打破清醒與床之間的聯繫,提高睡眠品質。盧醫生表示:「如果患者難以入睡,我總是建議他們起床。這種認知行為療法中治療失眠的技術就叫做刺激控制。」
他解釋說,離開床的理由是為了減少我們把在床上與清醒聯繫在一起的關聯性,對於更急性或短期的失眠,這種做法可以幫助頭腦清醒。
醫生強調,區分疲勞(感到精力不足)和睏倦(身體掙扎著保持清醒)之間的差異非常重要。如果你感到疲憊但神經緊繃,最好不要上床,在睡不著的時候離開床鋪10到15分鐘,藉此強化床鋪對於睡眠的作用。
同時,盧醫生也解釋說,肌肉骨骼的不適絕對會干擾睡眠。「如果你注意到你的頸部在朝奇怪的方向彎曲或伸展,這可能表明枕頭不適合你。」盧醫生解釋說,典型的睡姿在選擇合適的枕頭時起著關鍵作用。
「一般來說,如果你仰睡,建議使用較扁平的枕頭,以限制頸部屈曲。如果你側睡,較高的枕頭可以提供更好的頸部支撐。」他說。雖然找到完美的枕頭可能需要一些反覆試驗,但盧醫生建議選擇有良好退貨政策的選項,以測試哪種感覺最舒適。
盧醫生先前分享了一種有趣的技術,稱為「矛盾意圖」(paradoxical intention),也就是試著不入睡,這可能看起來違反直覺,但可以幫助你入睡。他解釋說:「睡眠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傾聽你的身體,認識睏倦的跡象。你愈努力想睡,就愈具有挑戰性。」通過抵制強迫睡眠的衝動,就可以發現放鬆和休息自然而然地隨之而來。
來源:世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