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步不傷膝?「最佳步數」出爐:既得到鍛煉又不傷膝
走路,作為一種簡單易行且性價比極高的鍛煉方式,成為很多人的選擇。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每天適量增加走路步數不僅能促進健康,還能延長壽命!
然而,有不少人擔心:多走路真的不會傷膝蓋嗎?究竟走多少步,既能有效鍛煉身體,又能避免損傷膝關節呢?
「最佳步數」出爐:每天走這個步數,最利於保護膝關節
2025年2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研究團隊在《風濕病年鑒》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了「每天走路步數與膝關節骨關節炎」之間的關聯,並發現了最有利於預防膝關節疾病的步行量。
研究顯示,每天走大約8000步最為理想。這種強度和數量的步行不僅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穩定性,還能有效減輕關節負擔。然而,當步數超過8000步時,對關節的益處將不會再增加。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退行性病變,就是人們常說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長骨刺等。
而目的性步行指的是步伐頻率≥60步/分鐘的步行活動,這種類型的步行往往是有計劃和目標導向的。看來以後如要將走路當作鍛煉,還是要適當加大步幅+加快速度,且避免過度。
每天鍛煉走8000步「性價比」確實高
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孫魯寧曾介紹,走路的步數不是越多越好,要因人而異,適度的運動量才是最好的。
對於那些平時沒有多少運動的人來說,走路過多很容易導致膝蓋受傷和膝蓋疼痛。特別是一些肥胖的人,體重過重,關節容易磨損。如果走得太多,關節的磨損程度會增加,引起膝關節疼痛。
除了要考慮膝關節,還有研究顯示,每天走8000步確實好處很多:1.每天走8000步,降低死亡風險獲益大
2023年《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多走路對長壽有好處。每天多走路與降低死亡風險之間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比如,走路可能有助於促進下肢靜脈迴流和血液循環,保護心臟;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壓、血糖、膽固醇、情緒、認知、記憶和睡眠;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感等,進而促進心血管和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2.每天走8000步,降低高血壓效果理想
2021年發表在《臨床高血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快走堅持3個月後,大部分人的血壓下降了2-3毫米汞柱左右。對於高血壓患者,每天快走4000-8000步對於降低高血壓可達到理想效果。
3.每天走8000步,降低6種慢性病風險
2022年《自然·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走8000多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壓、胃食管反流病、重度抑鬱症。
每天下午6點後走路鍛煉健康益處最大
走路鍛煉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如果想要拿出固定時間鍛煉,更推薦每天下午6點以後鍛煉。
2024年《肥胖》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一天中最佳運動時間是每天下午6點以後,此時進行運動最有利於降低血糖。同時,每天下午6點以後運動對健康益處最大,可以把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降到最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梅雨介紹,走路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鍛煉建議30-40分鐘,可以起到對心肺功能和關節的鍛煉作用。
平時正常走路的情況下,步頻是每分鐘80-100步,鍛煉時步頻可以稍微快一些,大概在每分鐘100-120步,步幅也更大。走路鍛煉前應熱身,鍛煉時需要擺臂。此外,應選擇適宜的鞋,避免受傷。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