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習慣」被發現!研究證實:常用身體這4個器官,更長壽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讓人羨慕不已。比如老張,今年已經90歲了,但身體硬朗得很,每天還能在小區里溜達好幾圈,和老夥伴們下棋、聊天。他精神矍鑠,完全不像一個九旬老人。
總有人會忍不住好奇:他為啥能這麼長壽呢?是天生就身體好,還是有什麼秘訣?長壽到底是由基因決定,還是後天習慣影響?很多人覺得長壽是命中注定,其實不然。科學研究表明,雖然基因有一定影響,但後天習慣對壽命的影響更大。其實,一些長壽的老人,他們看似普通的日常習慣里,藏著長壽的秘訣。
「長壽習慣」被發現!研究證實:常用身體這4個器官,更長壽
長壽是基因決定的嗎?還是後天習慣影響?
很多人覺得長壽是基因的事,父母長壽,子女大概率也能長壽。其實,基因只是長壽的一個因素,而且佔比並不高。科學研究發現,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大約只佔20%到30%左右。換句話說,後天習慣對壽命的影響更大。比如,一個人長期吸煙、酗酒、熬夜,就算他有長壽基因,也很難長壽。
相反,那些注重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的人,即使沒有長壽基因,也能活得很健康、很長久。後天習慣就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長壽的大門。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堅持運動、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等,都能讓身體更健康,壽命更長。
「長壽習慣」被發現!研究證實:常用身體這4個器官,更長壽
有這4個習慣的勤快老人更長壽
長壽是每個人的夢想,但長壽並不是靠運氣,而是靠我們自己。儘管長壽老人們存在生活習慣、飲食上的偏好和差異,但他們大都有個共同特徵:勤快。通過養成勤動腦、勤動手、勤動腿、勤動嘴的好習慣,我們可以讓身體更健康,壽命更長。
(一)勤動腦的人更長壽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勤動腦可以保持大腦的活力。科學研究發現,經常進行腦力活動的人,比如讀書、寫作、下棋、學習新技能等,大腦的神經細胞會更活躍,認知能力下降得更慢。相反,那些長期不思考、不學習的人,大腦會逐漸萎縮,記憶力減退,甚至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勤動腦不僅能預防老年痴呆,還能讓身體更健康。因為大腦的活躍可以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讓身體的機能保持在良好狀態。所以,無論年齡多大,都要保持學習的習慣,讓大腦時刻保持活力。
(二)勤動手的人更長壽
手是人體最靈活的器官之一,勤動手可以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比如,經常做家務、手工活、彈樂器等,不僅能鍛煉手指的靈活性,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手上有許多穴位,勤動手可以刺激這些穴位,調節身體的氣血運行。
而且,勤動手還能讓人保持積極的心態。當你完成一件手工活或者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時,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所以,不要嫌棄家務活麻煩,多動手,對身體有好處。
(三)勤動腿的人更長壽
《英格蘭運動醫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顯示,40歲後,日常活動量極少的人群,每日步行時長增加至111.2分鐘,整體壽命有望延長近10.9年。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是人體的支柱,勤動腿可以保持身體的活力。經常運動的人,比如跑步、騎自行車、爬山、跳廣場舞等,腿部肌肉更發達,骨骼更健康。運動時,腿部肌肉會不斷地收縮和舒張,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的氧氣供應更充足。
而且,勤動腿還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運動可以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讓身體更好地抵抗疾病。所以,每天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進行一些腿部運動,對健康非常有益。
(四)勤動嘴的人更長壽
這裡說的勤動嘴可不是讓你多吃零食,而是要多說話、多交流。很多人覺得,沉默是金,但其實,多說話對健康有很多好處。首先,多說話可以鍛煉口腔肌肉和呼吸系統。說話時,口腔肌肉會運動,呼吸也會加快,這可以增強肺功能,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其次,多交流可以緩解壓力。當你遇到煩惱時,找人傾訴一下,心情會好很多。而且,多交流還能讓你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加生活的幸福感。所以,不要總是沉默寡言,多和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對健康有好處。
「長壽習慣」被發現!研究證實:常用身體這4個器官,更長壽
很多病是太懶造成的?為什麼?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人都是「懶癌」患者?下班了,不想做飯,點個外賣;周末了,不想出門,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工作累了,不想活動,坐著一動不動。其實,這種懶惰的習慣,正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首先,懶得運動是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長期不運動,身體的新陳代謝會變慢,脂肪堆積,體重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其次,懶得喝水也會引發健康問題。很多人一天到晚都不怎幺喝水,身體缺水會導致血液黏稠,增加患結石、腎病的風險。再比如,懶得調整作息,經常熬夜,會打亂身體的生物鐘,影響免疫力,讓人更容易生病。懶惰的習慣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健康危機。
所以,要想長壽,就得克服懶惰,養成積極的生活習慣。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