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再次抬頭,建議:多吃3樣,少做3事,增強免疫,避免中招
最近在小區遛彎,發現好些鄰居都戴著口罩,閑聊才知道發熱咳嗽的人又多了些。翻看新聞,4月以來新冠病毒新變異株確實活躍,雖說大家癥狀大多輕,但咱中老年人還是得把身體底子夯實了。今天不聊那些專業詞,就從一日三餐和生活細節嘮嘮,怎麼吃得香、過得穩,讓病毒離咱遠點。建議:多吃3樣,少做3事……
「多吃3樣」
1:蛋白質。咱老百姓吃飯,講究個實在。您看那雞蛋、豆腐、魚肉、牛奶,都是家裡常見的。早上煮倆雞蛋,配碗熱乎的豆腐腦,中午清蒸條鱸魚,晚上熬鍋鯽魚豆腐湯,再切點醬牛肉當冷盤,這些都是給身體”搭架子”的好東西。
尤其是上了年紀,牙口不好的,把魚肉剁成泥做丸子,豆腐燉得爛爛的,照樣能吃得香。蛋白質就像蓋房子的磚,吃得足,身體才有勁對付外界的小毛病。樓下李大爺現在每天早上必喝杯牛奶,晚上再吃塊蒸蛋,換季的時候明顯沒那麼容易感冒了。
2:維生素 C。菜市場里的橙子、獼猴桃、西紅柿、青椒,看著鮮艷喜人,吃起來酸甜可口,其實都是咱身體的”活力劑”。早上榨杯橙汁,配兩片全麥麵包;中午炒個青椒土豆絲,酸甜的西紅柿炒蛋;晚上來盤涼拌獼猴桃,都是簡單又好吃的做法。
維生素 C這東西,就像給身體這部機器上點潤滑油,讓各個零件都轉得順暢。記得別把蔬菜炒太久,像青椒、西紅柿稍微炒炒就出鍋,營養保留得更好,口感也脆嫩。我家陽台還種了幾盆小番茄,現在熟了,摘下來洗乾淨直接吃,新鮮又方便。
3:鋅元素。家裡的核桃、南瓜子、燕麥、玉米,別看不起眼,裡面藏著不少”小幫手”——鋅元素。每天抓一小把核桃,看電視的時候慢慢嚼,或者把南瓜子炒熟了,跟老夥伴們下棋時來上幾顆,既解饞又補身子。
早上煮點燕麥粥,放上幾顆紅棗、葡萄乾,再撒點核桃碎,香噴噴的一碗,喝完全身都暖和。玉米可以煮著吃,也可以掰成粒炒著吃,都是家常做法。鋅元素能讓咱身體的抵抗力更足,就像家裡請了個盡職的小保鏢,幫著抵禦外界的壞東西。
「少做3事」
1:別折騰鼻子。好多人覺得鼻子里有點不舒服,就想用鹽水洗一洗。其實咱的鼻子自己就有一套清潔系統,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塵和病菌,鼻毛還能擋一擋大的顆粒。您要是頻繁洗鼻,就像給鼻子來了場”大掃除”,把原本的保護層都破壞了,反而讓鼻子變得敏感、乾燥,容易受刺激。
平時保持屋裡濕度合適,用加濕器或者晾條濕毛巾就行,出門戴個口罩,擋住灰塵和病菌,比洗鼻靠譜多了。我鄰居老李以前總洗鼻,結果鼻子老是干癢,後來聽勸不洗了,慢慢就好了。
2:少去人多的地兒湊熱鬧。現在天氣暖和了,大家都愛出門逛逛,但商場、棋牌室這些密閉人多的地方,還是盡量少去。您想啊,人一多,空氣不流通,病毒就喜歡在這樣的環境里轉悠,找機會鑽空子。
咱可以約上老夥伴去公園散散步,湖邊坐坐,晒晒太陽,聊聊天,空氣好又寬敞,還能活動活動筋骨。要是非得去超市這些地方,戴上口罩,速戰速決,別在裡面逛太久。我現在買菜都是列好清單,直奔主題,買完就走,減少在人群里停留的時間。
3:別熬夜。咱們年輕的時候可能熬個夜沒啥,現在上了年紀,熬夜可真是傷不起。晚上熬到十一二點,第二天起來頭暈腦脹,渾身沒勁,時間長了,身體各方面都跟著出問題。
就像家裡的電器,一直開著不休息,也容易出故障。咱每天晚上盡量十點前就上床,睡不著的話,泡泡腳,聽聽輕音樂,慢慢養成早睡的習慣。睡好了,第二天精神頭足,幹啥都得勁,身體的抵抗力也跟著上來了。
我家現在吃完晚飯,看看電視,泡泡腳,九點多就準備睡覺,早上起來渾身輕鬆。
除了吃好、注意這些小事,咱平時還得動一動。每天吃完晚飯,在小區里走個二十分鐘,活動活動筋骨,也別太累,微微出汗就行。心情也很重要,別老琢磨著病毒啥的,跟老夥伴們樂樂呵呵的,心裡敞亮,身體也跟著舒服。
現在網上都說病毒沒那麼厲害了,但咱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年紀大了,各方面都得注意。咱不恐慌,但也不能大意,從日常的飲食、作息做起,把身體養得棒棒的。就像咱過日子,細水長流才能過得安穩。
其實啊,疫情這幾年,咱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用去追求啥高大上的方法,就把家裡的一日三餐安排好,生活習慣調整好,比啥都強。您說是不是這個理?要是覺得這些建議有用,就轉給身邊的老姐妹、老兄弟們,大家一起吃得香、睡得好,身體倍兒棒,病毒來了也不怕!
來源:簡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