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心房顫動 近9成患者不自知
房顫心電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記者/主持人:李 智
中華日報台北報導:心房顫動患者是腦中風的高風險群,較一般人發生中風機率增加 3-5倍,但是因無臨床癥狀,台北榮總心臟內科團隊篩檢出 531名患者有心房顫動,其中將近 9成不自知。
一名80幾歲老先生短短 1、 2年內反覆中風 3次,肢體活動受限。日前天冷,日夜溫差劇烈,再度因中風就醫。醫師覺得不對勁,檢查才發現原來導致老先生中風的罪魁禍首是陣發性的心房顫動。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台灣約有 26萬名心房顫動患者,但實際上有更多患者因癥狀不明顯,未能提早發現罹病而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像顆不定時炸彈,直到腦中風緊急就醫,才有機會確診。
事實上,全台約有 1/3-2/3的心房顫動病患並無臨床癥狀,大部分是在中風就醫後才確診,但往往為時已晚。
趙子凡指出,北榮醫療團隊與全國 300多家社區藥局舉辦萬人篩檢活動,針對 65歲以上民眾進行大規模篩檢,量血壓時一併偵測是否合併心房顫動。
初步分析 13,384份篩檢報告,從中找到 531名心房顫動患者,分析發現,其中 471名沒有心律不整病史,相當於近 9成患者罹患心房顫動而不自知。
心房顫動患者需口服抗凝血藥物,以預防中風,但卻無法徹底治癒心房顫動或降低心房顫動的發作頻率,北榮副院長陳適安 20年前研發心房顫動電燒術,能突破藥物限制,有效控制心律。
陳適安表示,心房顫動成因為上腔靜脈和肺靜脈異常放電,進而研發出電燒手術, 20年來已列入世界各國所制定的心房顫動治療指引,美國心律學會甚至稱為「台北方法」。
目前北榮總心臟內科團隊電燒術已累積 3000多例手術個案,術後併發症只有 2.59%,低於國際平均 4.54%。
心律醫學會副理事長鄭成泉表示,正常人每分鐘心跳約 60-100下。如果休息狀態時測量,卻常常會量到心跳超過每分鐘 120下,且心跳不規則,快慢速度不一,就要懷疑是否是心房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