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從哪兒來?哈佛大學分析560種疾病揭示真相

2019年03月14日 5:22 簡體 正體   評論»

到底從哪兒來?遺傳(內因)和環境(外因)哪個才是主因?

《自然—遺傳學》雜誌最新刊登美國的一項研究,首次分析了560種疾病的致病主因。

環境比過去認為的更致病

研究人員從4500萬美國人的保險數據中,選取了5.6萬對雙胞胎和72.5萬對兄弟姐妹進行追蹤研究,從遺傳和環境(包括社會經濟地位、空氣污染水平、溫度變化等)兩大方面分析它們對疾病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560種疾病中,58%受到遺傳因素影響,其中40%受影響較為顯著,涉及225種疾病。尤其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等認知相關疾病與遺傳最密切,此外還有生殖、代謝等方面的疾病。

32%的疾病受環境因素影響,其中25%受影響顯著,涉及138種疾病。受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呼吸系統疾病,48種呼吸系統疾病里有34種與此高度相關,此外還有結締組織病(如關節炎)、感染等方面的疾病。

環境因素中,社會經濟地位與145種疾病有關,對肥胖症的影響最大;溫度變化影響117種疾病;空氣質量與36種疾病相關。

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醫學遺傳學系副主任黃昱博士說,該研究結果與此前的認識基本一致。

過去的研究大多限於某種因素與某個病種的關聯性,此次研究的雙胞胎數據,能更好地分析遺傳因素的作用。

總體上,此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遺傳的影響力比過去研究的結果低,環境的則更高了。不過,該研究的年齡結構為0~24歲,疾病譜系與年齡結構偏高的不一樣,兒童青少年時期疾病可能與遺傳因素關係更密切。

遺傳病要從小發現苗頭

臨床上,與遺傳因素相關度高的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尋找“病源”。然而,即便知道是哪個基因出了問題,目前治療手段也很有限,大約只能解決5%~10%。因此,早診早治顯得尤為重要。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遺傳病的認識不足,尤其是生命早期的一些異常表現。比如,很多兒童發育早期出現的智力落後會被誤診為腦癱,實際上是遺傳因素導致的。

兒童認知障礙發現及干預得越早,效果越好,特別是在一兩歲前兒童發育的早期,四五歲後干預難度變大,效果也會受影響。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康復科主任、研究員劉松懷說,家長要特別重視嬰幼兒的早期篩查,例如帶孩子到婦幼保健機構、兒保所做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篩查。

若發現孩子有情緒交流或行為異常,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指導。醫生會對孩子的言語能力、運動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會交往等進行評估,並根據具體問題和發育階段制訂干預方案。

人的大腦有補償機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通過認知康復訓練,可以提高一到兩個水平,比如中度可能變為輕度或臨界。但所用方法講求專業和循序漸進,不能拔苗助長。

劉松懷提醒,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兒童神經系統和認知功能的發育十分重要。建議父母給孩子營造好的家庭、教育和心理環境,了解如何向孩子表達愛,多與孩子溝通、共情。

多在外因上下功夫

相比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更易控制,只要有針對性地做出改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疾病。

社會層面,人們有責任維護、治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少開車減少空氣污染,不亂排污水、亂扔垃圾,營造清潔無煙的工作環境等。

個人層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遠離煙草、飲食均衡、堅持鍛煉、注意室內通風。針對兩類環境因素較突出的疾病,專家給出了具體防治建議。

呼吸系統疾病

現代社會,由於頻繁使用消毒劑、抗生素等,人們處於過度“潔凈”的環境,免疫識別度不夠,過敏的人越來越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呼吸科主任陳謹表示,很多哮喘是過敏引起的。

此外,空氣質量、工廠排污、溫度變化等可能增加感染幾率,進而導致呼吸系統疾病。例如,慢阻肺就與空氣污染、粉塵、煙草接觸有關;在北方,等的發病率冬天時會升高。

1、環境治理

陳謹說,我們能做的改變里,環境治理是第一位,比如將工廠搬遷至人口稀少的地區。

現在最致命的是PM2.5暴露,《美國呼吸與危重症監護醫學雜誌》1月刊登的一篇報告顯示,長期暴露於低、中度空氣污染環境中,嚴重創傷後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風險顯著增加。

建議空氣污染嚴重時做好個人防護,減少戶外運動,外出回家後及時清洗面部等裸露在外的皮膚,使用空氣凈化器等。

生物燃料煙霧是慢阻肺、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致病因素,特別是烹飪油煙、燒柴煤火的煙塵。建議改變使用煤火的傳統習慣,低溫烹飪減少油煙,做飯時注意加強通風。

2、戒煙

吸煙也是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的一大環境因素。我國現有煙民3.5億,約佔世界煙民總數的1/3。

煙草中含有尼古丁、煙焦油、有害金屬等4000多種物質,可引起腫瘤、心腦血管病、等。它對健康的損害可滯後10~20年,如果等到發現再戒煙就為時已晚了。

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把煙草的危害儘早告知大眾。我國雖然已經開展禁煙立法,但執法和懲罰力度有待加強。不吸煙的人群也要加入監督隊伍,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拒絕二手煙。

對於花粉過敏等與季節有關的呼吸系統疾病,除了加強個人防護外,還可以根據醫生指導,提前用藥控制。

肥胖症

很多人對肥胖不以為意,事實上它會引發高血脂、、脂肪肝、癌症等眾多疾病。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郭曉蕙告訴記者,有些肥胖是內分泌系統性疾病導致的,比如腎上腺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等。代謝紊亂導致的肥胖,需要到醫院就診。

上述研究發現,社會經濟因素對肥胖症的影響最大,這一結論符合現代人的生活規律。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了,但健康生活理念並未建立起來,高脂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運動量不及從前,導致肥胖人數越來越多。

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做出改變:

1、管理飲食

可以使用7寸營養餐盤,控制食物總量。

其中一半是各種蔬菜水果,盡量多吃新鮮的;1/4是優質蛋白質,但要少吃紅肉;剩下1/4則是穀物等碳水化合物類食物。

同時,還要注意少油少糖,控制脂肪等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2、堅持鍛煉

每周運動時間不少於150分鐘。

有氧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持續20分鐘,以身體發汗、心率達到100次/分鐘為宜,成年人還要進行一些抗阻運動,鍛煉肌肉。

來源:新浪看點

歡迎您發表評論: